密松之痛:中资企业在缅甸赢取认可的艰难故事(9)
时间:2023-10-02 22: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对于民盟而言,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政策是什么,这是他们的主要弱点。他们要执掌政权,必须要对这个国家的情况有深入了解,并有专业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只能说,他们不是社会主义者,不会采取类似于1962年到1988年之间 (注:“缅甸式社会主义”时期)的政策。两个党都在说负责,都在提要透明,都在提问责制。巩发党可能已经走了一半,他们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现在的商业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对于缅甸的商业来说,我认为过去几年最重要的两项改革是:放开电信行业和放开汇率。以前的缅甸是固定汇率,6缅币兑1美元,2012年采用浮动汇率后,现在到了1000:1。这对于重振投资信心有很大影响,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有所增强。因为,之前每个公司都有两三个账户:一个是6缅币兑1美元的,一个是真实的,另一个是用来逃税的。现在他们可以用真实的账户了,也没有更多理由来避税了。 另一个重要的事情是,自然资源的透明度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在油气领域,我们从政府那里获得了更多信息。我们仍然在等待矿业领域,尤其是在玉石行业有更多的进步。 无界新闻:对于缅甸未来,你是比较乐观还是比较悲观? 鲍曼:不好说,我比较现实吧。当我把缅甸与中国、老挝、越南甚至是泰国相联系,我觉得挺乐观。但是我想柬埔寨都改革了二、三十年,现在还是这个样子,一想到或许缅甸未来会和柬埔寨一样,我就觉得前途一片黯淡。不过,我确实认为前面提到的自由表达、汇率改革都是非常重要的进步,因为这些是推行更深入改革的希望。在这里我们有很多NGO和强大的媒体,我们一直在扩大可报道内容的边界。 无界新闻:对于想来缅甸投资的外国投资者,你认为有哪些挑战? 鲍曼:我认为,缅甸的外来投资主要有这几个担忧。一个是法律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透明度。如果投资者不知道法律是什么,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守法。如果法律制定的时候没有听取任何商业的意见,那很可能也不是很好的法律。 第二个是土地,尤其是地价和所有权。无论是建厂、办公室,还是房地产,都需要土地。但是这边换房换地的时候为了避税,都不去登记,所以投资者不确定谁是真正的土地所有者。此外,一些经济区域还有风险,他们建厂的地方,可能是军政府十年之前抢过来的,却没有给当地居民以适当补偿。他们在这里建厂,就面临着被当地居民批评的风险。 第三点担忧,是缺乏有技术的劳动力资源。多年以来,缅甸人民的教育体系很差,尤其是大学教育。当然现在有些缅甸人才从新加坡、美国、泰国等国回来,这是积极的进展。但总体来说,对于国外和当地企业来说,这里人才奇缺,尤其缺乏人力资源经理、受过法律培训的员工。不管是缅甸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要变得更加透明,更多地和政府、雇员、社区打交道,但是缅甸缺乏对应的人才。 很多投资者2012、2013年来了,当时他们很兴奋,但很多后来又都走了。还有一些公司留了下来,他们做好了长期在这里做生意的准备,比如油气公司,比如可口可乐,他们在这里慢慢地拓展业务。过去快速赚钱的是玉石行业和房地产,但是现在对于合法企业来说,尤其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要想在缅甸快速赚钱,非常困难。 无界新闻:中国在缅甸最大的电力项目2011年被搁置,你对此如何看待? 鲍曼:我不认为暂停密松项目是一种“反华”行为。当初这个项目设计的时候,缅甸还没有相关的环保法律。可以说,缅甸法律并不完备。 对于很多十多年前来到缅甸的中企来说,他们认识的误区就在于,认为只要政府与政府间关系不错就行了,就够了。但是西方公司不会这么进来,他们觉得这样风险太高了。这就是中电投(注:参与密松项目的中国公司)的问题。缅甸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和2004年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