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松之痛:中资企业在缅甸赢取认可的艰难故事(4)
时间:2023-10-02 22: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村长说的话,比不上牧师说的话有影响力。”在密支那呆了四年,梁粱对本地宗教的影响力深有感触,“当地华侨也建议我们,多跟宗教领袖走动,取得他们的支持。你讲了多少科学道理都不管用,牧师神父一句话,这边村民就听。” 与两大基督教会相比,佛教的态度比较宽容。僧侣吴德馨达出家前有一个儿子,目前在密松项目营地上做电工。尽管专心禅修,但他认为水电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很有好处。这或许和当地的一些佛教经文记载有关——根据这些经文,密松地区未来会变得非常发达。因此,吴德馨达“对项目暂停感到很遗憾”。 “过去四年,我们(与中电投)的沟通不太顺畅。”天主教密支那教区主教方清·杜当在给无界新闻记者的电子邮件中直言。2004年,杜当被时任教皇保罗二世任命为密支那地区主教,十余年来始终是该地最具影响力的宗教领袖之一。即便是通过邮件交流,但文字中不时出现的大写单词,仍然感受得到他对密松项目的反对有多强烈。 反对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项目的“不透明”。“只是两国领导人层级上签订的协议。项目只是满足了少数人的利益。他们没有问过该地区人们的意见、感受,也没有告诉过他们任何信息。” 杜当在邮件中写道。 对于这一点,中电投有不同的看法。在项目开工之前,他们征询了克钦六族长老的意见,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表明,当地80%的民众并不反对密松项目。不过他们也承认,在缅甸军政府的统治下,也许当地村民并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意见。 杜当还认为,在两国签署协议前,要问问当地民众的看法,如果民众同意,应该让他们自行选择搬迁后的新住址,而不是现在的由政府指定。他用一句所有字母都大写的话表明了他的态度:“总的来说,我不同意继续修建密松大坝。” 至于克钦浸信会,与当地的反政府武装“克钦独立军”之间关系密切。密松大坝一旦建成,将在上游淹没掉克钦独立军的一部分辖区,压缩其生存空间和势力范围,其强烈的反对态度可想而知。浸信会当地牧师瑞布桑直接拒绝了无界新闻记者的采访请求。 这里的宗教领袖的确不太好打交道,梁粱坦言。不过,即便再不好打交道,中电投也必须继续和他们接触、沟通。四年下来,虽然对项目的反对态度依然坚决,但双方对话的平台已经建立起来。去年,杜当的儿子举办婚礼时,还邀请了中电投员工前往参加。 NGO 从密松项目营地驱车向伊江上游前进,10公里山路蜿蜒走了40分钟,就到了大坝计划修建的地点。这里被当地人称为“三江源”——伊洛瓦底江的两条支流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在此汇合,一路向南贯穿缅甸全境,最后在仰光附近流入孟加拉湾。 曾经规划的密松大坝,如今被两块纪念碑所代替。一块树立于2015年5月28日,纪念的是克钦文化;另外一块纪念碑则由缅甸民间活动人士树立于2014年5月9日,纪念密松项目被总统吴登盛下令暂停。 2011年,缅甸民间活动人士在仰光市郊游行,抗议密松项目 在梁粱看来,与政府、议员、村民、宗教领袖相比,最难打交道的,是那些坚决反坝的非政府组织以及民间活动人士——修建大坝和反对大坝,从根本上就无法调和。包括“缅甸河流网”、“克钦发展网络”在内的NGO是反对密松项目的主要力量,“他们不愿意和我们接触,也不跟我们接触。” 梁粱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