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密松之痛:中资企业在缅甸赢取认可的艰难故事(3)

500

移民村村民贾波和她的孩子们

搬迁过来后,缅甸政府给每户移民分了2英亩(约合12亩)土地。但贾波说,他们家没有分到地,至于为什么,她也不知道,找过政府,也没有什么说法。

“对于未来有什么想法?”

“不知道。”贾波一脸茫然地回答。

密松项目在移民补偿上的标准不算低。营地展板上有一张照片,是被搬迁的村民拿着麻袋来装成摞的补偿款。但是,拆迁补偿款并没有让大部分移民过上好日子。

500

2011年6月25日,一位密松项目移民在昂敏达移民村领取了28265000缅币(约合16万元人民币)的林地补偿款

“很多人把钱吃完喝完就没有了,有点头脑的去密支那买了房做点生意,其他的人继续贫困,没有想到这些钱是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换来的。”负责移民帮扶的密松项目中方工作人员梁粱一直很头疼,“带动他们发展很困难,因为要改变他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生活习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密支那的一位协调员也表达了同样的烦恼。“我们计划给当地人奶牛,再给农民牵线找买家,结果农民说,不要。”他无奈地说,缅甸——这个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拥有非常不同的发展观念,“我必须先去影响意见领袖,村民听他们的,不听我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村民都如此。受过大学教育的吴慕克梁在移民村开了一家DVD租借店,生活就相对好一些。他怀念之前的村庄,但也相信时间久了,也可以适应现在的生活。“缅甸需要国外投资,给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他认为。

像贾波那样的村民,伊江公司发放的大米至少可以让他们吃饱饭。从2010年移民搬迁开始,伊江公司每年分三到四次给移民发放大米,迄今已坚持五年。“12月就要发本年最后一次,发一次大米大概要花人民币20万左右。”梁粱向无界新闻记者介绍,一般按照每人每月7.5缅升(约38.5市斤)的标准发放,基本上不愁吃。

500

2012年6月4日移民村村民领取大米回家

密松项目搁置后,缅甸政府接替伊江公司管理移民村。但一方面,缅甸政府的治理能力非常薄弱,另一方面,移民村距项目营地只有10公里,伊江公司也无法完全置之不管。因此,四年来,对移民的帮扶仍然是密松项目中方工作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除发放大米外,伊江公司还为村民们翻修了房屋,每家每户修了卫生厕所,免费供水供电,组织义诊。

直接的受益者,对中电投的接纳和认可程度往往较高。在昂敏达移民村学校,有一位高中生模样的女教师,在教室里上物理课。校长葛迪赛邦说,这位老师其实就是一名刚毕业的高中生,在高考中五科全优,现在学校急缺老师,就让她先过来代课。提到伊江公司,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伊江公司,比如学生去密支那参加高考,要向公司借车;教学楼使用的时间久了,加上有白蚁,就有屋顶漏雨、木头糟掉的情况,跟政府报,说要两三年之后才能修,给伊江公司反映后,他们就翻修了教学楼。”

2013年,伊江公司还设立了奖学金,奖励每年级的前三名和考上大学的学生。这位校长还专门给密支那新闻杂志投了一篇稿,“就写了伊江奖学金的事情。”

“兄弟”筷子厂的厂长吴凯佐拉,同样感谢伊江公司。尽管现在筷子厂只有10个工人,但他希望能够在伊江公司的帮助下慢慢做大,将产品卖到曼德勒去。更重要的,是能够给移民村多提供几个工作机会。

僧侣

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调员所说的那样,在缅甸,要取得民众支持,就必须先说服当地的“意见领袖”。而最重要的意见领袖,不是政治家,而是宗教领导人。

500

2014年7月5日,缅甸曼德勒,宗教冲突后留下一片废墟

在缅甸这个多数国民信仰佛教的国家,密松项目所在的克钦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80%的民众信奉基督教,当地最有影响的教派是罗马天主教(RC)和克钦浸信会(KBC)。

在移民村附近,昂敏达寺庙以及分属于罗马天主教和克钦浸信会的两座崭新的教堂,是这一地区最漂亮的建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