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密松之痛:中资企业在缅甸赢取认可的艰难故事(5)

蒋立哲也表示,缅甸一家电视台曾经发起了电视辩论,希望中电投和一个反坝组织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但在约定之日前一周,该组织选择了放弃,最终不了了之。

2014年3月,包括前政治犯在内的一百多名缅甸民众,发起徒步从仰光走到密松项目所在地的抗议活动,呼吁政府永久停止密松项目。在长达1400多公里的徒步行程中,一部分人在中途放弃,其余人员在5月份抵达三江源。

“他们以为总统虽然叫停了项目,但我们还在偷偷施工。”在梁粱的记忆里,这是堪称最“剑拔弩张”的一次对抗了。“我们把(抗议)活动的几个负责人带进营地,让他们看看现场的情况。他们看了之后,发现我们的确没有在施工,就缓和多了。”

当年,中电投还邀请部分密支那的缅甸记者到中国参观三峡大坝。克钦邦记者协会原主席吴赛亭林告诉无界新闻记者,看过三峡之后,他本人对密松的疑虑减少了很多。不过,反密松的声音在缅甸已成潮流,舆论的螺旋已经形成,改变殊难。

500

2014年中电投邀请缅甸媒体参观上海小漕泾火电厂

“去年记者团中有一个是缅甸《人民声音》的责任编辑,在行程中他就告诉我,不是我们觉得项目不好,而是我们写了这样的报道,交给主编,肯定要被毙掉,不可能发出来。”梁粱回忆到。

“我们的接触策略也有所调整,”高斌说,项目搁置之初,中电投采取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公关力度比较大,但后来调整了策略,“对于某些实在很难沟通的,就暂时先放一放,交给时间。毕竟如果你不喜欢我,可能我越说你越讨厌我。”

社会认可

回到仰光。

在一个僻静的小巷里,无界新闻记者见到了“缅甸负责任商业中心”的主任维琪·鲍曼。这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NGO,主要目的是促进缅甸企业采取负责任的商业行为。鲍曼的另一个身份,是前英国驻缅甸大使。她在缅甸生活了十几年,会说流利的缅语,曾在这个英国的前殖民地国家担任了四年大使。

500

“缅甸负责任商业中心”主任维琪·鲍曼

就在此前一周,蒋立哲曾到仰光与鲍曼会面,听取她对中电投即将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意见,并根据鲍曼的建议,将社会责任报告改成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鲍曼认为在社会责任和公众沟通方面,我们是在缅甸做得最好的中资公司。”蒋立哲对这个评价略感欣慰。

这一点也得到了鲍曼的确认:“就我观察,中国在缅甸的大型企业中,中电投是迄今为止在社区参与和对外公共关系方面做得最好的一个。”

500

500

中电投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移民村教育

然而,这其中的大部分努力都是在密松项目被暂停之后才进行的。

在鲍曼看来,密松项目所遇到的挫折,是一个在运营过程中没有得到“社会许可”的经典案例。

“社会许可”是相对于“法律许可”而言。显然,密松项目具备完备的“法律许可”,不管是从哪一个法律文件来说,都是合法的项目。但社会许可不一样。“你无法向谁去申请获得社会许可,”鲍曼举起一张纸,“它不是一张印着’社会许可’字样的证书,有个人签上名,拿去,你就获得了社会许可。不是这样的,它关涉的是信任。”

最关键的是,随着缅甸的民主转型,“社会许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你们现在所做的这些,如果在项目被搁置之前去做,是不是会更好?”对于这个问题,蒋立哲只是回答:“那时候这个国家没有这条件啊!”

鲍曼不这么认为。“项目如今的情况,缅甸政府和中电投都需为此负责。”她说,在风险评估阶段,中电投就应该问自己,“如果政府更迭,项目会怎样?会继续进行还是会遇到反对?” “他们的误区就在于认为只要政府与政府间关系不错就行了,就够了。西方公司不会就这么进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样风险太高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