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基础研究的内涵、模式与高质量发展路径(3)

总之,大科学时代、数字时代的基础研究,是“线性模型”、“象限模型”和“循环模型”融合基础上的“生态模型”,基础研究的创新主体更广泛、合作网络更复杂、投入更多元、导向更多样,其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重大基础设施和平台驱动、学科驱动、人才驱动、数据驱动、任务带动、需求拉动以及前沿交叉融合推动等。

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回顾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发展的历程,科技强国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不仅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构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与挑战、开辟新领域新方向上作出原创性、引领性贡献。当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并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谁抓住了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谁就能站在科技创新的潮头,将科技发展的命脉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础研究正在从“跟踪学习”向“原创引领”转变,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科技支撑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基础研究是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支撑。知识是经济的底层逻辑。回顾历史,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基础研究产生巨大突破的基础之上,那些及时抓住变革机遇的国家,综合实力也会随之跃升。科学革命是科学思想的飞跃,源于现有理论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本质冲突,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引起科学思想、理论和认识的变革,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并为改造世界奠定知识基础。技术革命是人类生存发展手段的飞跃,源于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科学理论的创造性应用,表现为技术集群式发明与创新,引起重大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提高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为认识世界奠定技术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到瓶颈时期,会对某些领域的创新提出强烈需求。在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社会需求会吸引科学家和企业家关注,促使社会投资显著增加,进而带动广泛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新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正在重构全球科技创新版图,重塑全球产业形态和经济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和创新发展的战略支撑。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12]。科技是基础性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3]。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脉相承,是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同时,建立起自主、完备、高效、开放、包容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基础牢、能级高、弹性好、韧性强、可持续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不断增强国家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提供强大、全面、持久的战略科技支撑[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五项重点任务:一是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四是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五是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15]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16]。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要求更为迫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