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根据地与海陆丰红军
时间:2023-08-18 13: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几乎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步,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海陆丰红军有三个来源,即海陆丰地区的农军,董朗率领的南昌起义军部分官兵,以及广州起义军余部。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军 海陆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1922年6月,彭湃就开始在这里开展农民运动,1923年1月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建立了农民自卫军。此后,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于1924年至1925年间陆续写成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1926年10月,广东省农民协会将本书更名为《海丰农民运动》),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他所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 1926年8月,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讲所的毛泽东,就曾组织全体师生赴海丰实习两星期,参加当地农民斗争,深入农村社会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县政治必须农民起来才能澄清,广东的海丰已经有了证明”。 在大革命中,彭湃兼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3月赴武汉,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并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彭湃赴南昌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他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1927年10月,彭湃返抵广东。11月,海陆丰再次爆发武装起义,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1928年春,彭湃率领工农革命军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扩大到东江南部地区。 1927年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反动军队搜查和封闭了广东省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开展“清党”,大肆镇压工农运动。海丰陆丰两县农军在5月1日同时发动武装起义,当天,海丰陆丰分别举行纪念“五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县临时人民政府。5月9日,军阀部队三个团先后进攻海陆丰,经过激烈战斗,起义群众主动撤出两县城。此后,为策应南下广东的南昌起义军,9月8日和17日,海陆丰农军再次起义,占领海丰陆丰两县城。后迫于国民党军的压力,起义武装按计划主动撤离两县城,转移到山区和农村。 第二次起义失败后,海陆丰党组织更加期待南昌起义军的到来。他们认为“叶、贺军队能给反革命一个打击,影响各县农民起来斗争,于海陆丰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南昌起义军前委曾经派人到海陆丰招兵,海陆丰党组织“全力帮助,决招足三千人(他们原定二千人),因他们没有带招兵的款项,也预备一万元借给他们作招兵之用”。然而,当招募的农民出发时,南昌起义军便已经失败了。得知起义军失败的消息,东江特委还曾计划“分六路去找革命委员会,并请他们按原定计划到海陆丰来”。 逆势崛起的南昌起义余部 1927年10月,失败后的南昌起义军以第二十四师为主的部队约1200余人,在董朗的率领下转战至陆丰的激石溪。当时部队严重减员而又编制不整,更重要的是消极悲观不满的情绪弥漫。东江特委动员附近的农民纷纷参与慰劳部队,伤员也得到了治疗,“这样一来军心也渐渐安定了”,“经过几天的休息整理,经过了一番的宣传,军中的党部也成立起来了”。部队在激石溪完成了初步的整理。随后,这支部队转移到海丰陆丰县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的驻地朝面山,对部队进行整编,当时考虑到“如仍名某团,恐目标太大”,东江特委便将这支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 根据1927年10月15日张太雷传达的中央关于放弃国民党旗帜的指示,广东省委和南方局认为,部队应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但是考虑部队现有人数不足一个师的编制,决定先暂时组建一个团,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由董朗任团长,颜昌颐任党代表。团、营、连三级干部均为共产党员担任,在营级建立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在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上,第二师党委置于以彭湃为书记的新的东江特委领导之下。 经过第二次改编和休整,第四团的战斗力得到提高,成为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主力。10月30日,第四团和海丰农军首先举行暴动,收复海丰陆丰两县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11月初,彭湃返回海陆丰,领导筹备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作。11月13日、18日,陆丰县和海丰县相继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起最早的工农民主政权,开始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第一次将土地革命付诸实践,这标志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