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工人日报:讲述 | “非”比寻常!中国职工的非洲故事(附视频)(7)

克服了语言关,施工之路仍是一路崎岖。“中国工人需要克服的还有中外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差别,蚂蚁包、路基翻拌等都是国内从未遇到过的,每个人都要从零开始学。”中建二局投资公司总经理姜会浩说。

“由于项目采用中非双方合作管理的模式,我们将‘导师带徒’制度升级,为中非双方青年员工配置业务和生活导师。”中建二局海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志说,中国工人和非洲工人由此交了朋友,很多人在离开赞比亚时依依不舍。 

工人日报:讲述 | “非”比寻常!中国职工的非洲故事(附视频)

▲中国施工队赞比亚项目员工在驻地附近的小学设立安全知识讲堂,给孩子们讲授建筑施工安全常识 向文飞

非洲有多远? 

——每一个初去非洲工作的中国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忐忑。那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充满挑战,也蕴藏机会。中国职工在这里有付出也有成长,中国企业在这里寻求发展并赢得尊重。

非洲有多近? 

——一个个非洲人走进中国企业,从中英文、当地土语以及手势的配合中学会交流,从操作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中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非洲和中国的距离,因为这些到当地建设和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进一步拉近。正如在赞比亚中资企业担任班长的当地人奥斯卡所说:“我们公司是中国的,也是赞比亚的,与赞比亚是融为一体的。” 

01

听·心声 

工人日报:讲述 | “非”比寻常!中国职工的非洲故事(附视频)

工人日报:讲述 | “非”比寻常!中国职工的非洲故事(附视频)

本报记者 蒋 菡 

她说,疟疾没什么可怕的;他说,希望远方的父母健康;他们说,在非洲最浪漫的就是彼此相伴

她说,疟疾没什么可怕的,越担心越不容易好。

他说,一家三口在非洲挺好的,只要远方的父母能健健康康的,就放心了。

他们说,在非洲最浪漫的就是彼此相伴。

今年6月,《工人日报》记者辗转中南部非洲的赞比亚和刚果(金),采访中国有色集团旗下的多家企业。这里讲述的,是几个普普通通的中国有色人的故事。正是这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他”和“她”,共同绘就了该集团扎根非洲20年的斑斓画卷。 

三年之约 

▲戳视频,看李群的三年之约 

  

6月15日,本报记者在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基特韦市的中国十五冶非洲建筑贸易公司见到物资管理班的班组长李群时,快人快语的她笑着说:“每天都很忙,一转眼一年半过去了。” 

2016年12月14日,晕机的李群一路呕吐着来到万里之外的赞比亚。她当时就决定,干到退休再回去——还有3年,她就到55岁的退休年龄了。

当初,获知公司将派她来非洲工作的消息后,李群考虑了一周。对赞比亚这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她心里没底,但最后还是决定来。“毕竟随着项目部也去过不少地方,适应力还是比较强的。”

这种适应力,她带到了非洲。

工人日报:讲述 | “非”比寻常!中国职工的非洲故事(附视频)

▲李群(前排左2)和十五冶非洲公司的同事们。本报记者蒋菡 摄 

  

李群在这里成了班组长,带着4个当地工人一起管理仓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问题。当地人说英语和土语,李群在手机上下了个APP,学习常用的英文单词。平时工作中,她会把中文、英文加上手势混合着用,时间长了,跟当地工人之间也有了默契。

李群是个利索人,干什么都希望又好又快。而赞方工人干活得监督,否则就干得慢。工作习惯和节奏不同,彼此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不会对他们说重话,只要平时多看着点、多交流就行了。”李群说。

“晕车晕机晕船”的李群虽然决定到退休再回国,但每每看到别人回国也难免想家,尤其是在过节或生病的时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