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讲述 | “非”比寻常!中国职工的非洲故事(附视频)(4)
时间:2018-09-04 12: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8月29日,西安北站工作人员给尼日利亚留学生们讲解高铁构造。闫浩 摄 在朱启辉和同事们的努力下, 2018年初,中铁二十局在安哥拉承建的本格拉铁路全线交付运营,帮助这个国家重启了因战乱而停止30余年的国际铁路贸易。内陆国家刚果(金)的矿产资源通过1344公里的本格拉铁路运输至洛比托港,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由于安哥拉铁路技术人才短缺,中铁二十局安哥拉国际公司又在铁路起点本格拉市建了一所铁路技术学校,计划每年培养500名专业技术人才。 Yes,yes,yes 2006年5月之前,哈克姆是一名专职出租车司机,日复一日奔波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街道上,一家人过着拮据的日子。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街上等待打车的乘客,有两个亚洲面孔的男士拦下了他的车。一路上,他们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说自己来自中国,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考察营地和办理相关手续。因为他们的公司承建了阿尔及利亚当时最大的一个工程——东西高速公路项目。 缘分从此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哈克姆就成了这两位中国客人的专职司机和向导。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陆续来到这里,哈克姆一个司机忙不过来,就把朋友们都介绍过来。 突然有一天,一位中国朋友问哈克姆愿不愿意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员。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点头说:“Yes!” 那一年,哈克姆35岁。 入职前几个月,哈克姆还是干着司机的老本行,后来中国同事问他愿不愿意去做车辆管理和外联工作,他再次点头说“Yes”。 后来,又有人问哈克姆愿不愿意尝试一下人力资源管理?他的回答还是:“Yes!” 哈克姆发现,这些中国同事非常善于发现人的特长,然后充分发掘潜能。现在,哈克姆成了中国铁建阿尔及利亚公司总部的阿籍人力资源主管。 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哈克姆开始愈发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公司安排他去阿尔及尔的培训机构学习了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2007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外籍员工”的哈克姆还去了一趟中国首都北京,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 就这样,12年匆匆而过。哈克姆的收入增长了5倍,去年全家搬进了市区的新房里。 现在,哈克姆所在公司有76名阿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5%。而东西高速公路的修建,为当地提供了2万多个工作岗位。 哈克姆的孩子们经常问他关于中国的各种问题,看电视也会特别关注中国的新闻。一个孩子对哈克姆说:“爸爸,我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国留学。” 03 品·甘苦 本报通讯员 郝景玲 董涛 郭剑 本报记者 孙喜保 他们在这里经受常年的高温、严重的缺水、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也在这里创造更多利润,收获更多尊重 位于非洲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气候宜人,南部则属撒哈拉沙漠,条件恶劣,人口稀少,但盛产石油。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工程公司阿尔及利亚项目(以下简称阿尔及利亚项目)自2006年10月起,在这里提供钻井施工服务。12年间,项目业务不断扩大,人员也持续增加,从当初的1支井队40人扩展到如今的6支井队159人,还雇用当地员工600多人。
身处“围城” ▲撒哈拉沙漠的天气就像3岁孩子,说翻脸就翻脸,晴空万里转眼间就风沙大作。图为钻井队搬迁遭遇沙尘暴,施工场地一片凌乱。董涛 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