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银行家论坛: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防范(4)
时间:2018-07-20 18: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风险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包括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测、报告、控制与缓释等管理流程。首先,需要识别机构内部有哪些风险,评估风险的大小,然后在数据的基础上把风险计量出来,再根据关键风险指标和限额进行监测和报告,最后还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进行缓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是风险管理的一套基本流程。 银行的风险管控越来越依靠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是较早运用金融科技来加强风险管控的金融机构。如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工商银行十年前就运用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风险评分模型进行决策。又如,在欺诈风险管控方面,工商银行已经在研究和运用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反欺诈领域的创新应用。目前,工商银行已建立了企业级人工智能反欺诈平台,该平台将分散在全行反欺诈信息按客户维度进行整合,达到共享共用,同时研发了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模型和复杂关系网络等AI模型,建立了高效实时处理系统,可在毫秒实时计算。 未来,银行要不断加强金融科技研究和应用,一方面,做好基础数据积累和整合,不断补充和丰富自身的数据资产;另一方面,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断引入和运用业界新技术,积极探索新兴技术领域。 (陈平系中国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处长) 贾凤军:银行业应拥抱金融科技、掌握大数据、积极转型
贾凤军 首先,大数据、金融科技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起的作用非常重大,在这个进程中,银行已经落在后面了。如果银行再不在这个时候发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防范金融风险的话,可能会真的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恐龙。支付是银行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只有支付清算网络是别的金融机构代替不了的,只有银行系统来承担,但是银行错失了发展良机,在金融风险防控上运用新技术,银行也已经落在了后面,比如说互联网贷款,由于缺少数据,缺少技术手段,银行没有能力判断客户风险,只有心甘情愿的排队争当互联网放贷机构的资金源。大数据技术在风险防范的作用非常大,银行落在了后面。 其次,金融科技、大数据的未来不可限量,现在互联网金融多数是面向个人客户,针对企业客户相对少。如果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他们把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技术运用在大企业身上,也可能会取得让银行意想不到的结果。银行业应积极转型,脚踏实地拥抱金融科技,在各领域大胆使用新技术。 最后,要理解金融科技并不能消除风险,风险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因此风险不可能消除,这是超出了技术范畴。但大规模、正确地运用金融科技,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不确定性,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贾凤军系中国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 杨贵院:金融科技与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杨贵院 目前,全国已设立农商银行1200余家,总资产规模突破20万亿元,重庆、张家港、常熟、江阴等农商银行已率先在海内外上市,农商银行已成为国内一支举足轻重的金融生力军。但由于其前身是农村信用社,个体规模相对偏小,金融科技基础较弱,其业务经营中的风险防控更多是依赖传统手段。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我想结合农商银行的实际,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谈谈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原银监会2016年9月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集团和法人层面计量、评估、展示、报告所有风险类别、产品和交易对手风险暴露的规模和构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与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相匹配的信息科技基础设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积累真实、准确、连续、完整的内部和外部数据,用于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以及资本和流动性充足情况的评估。由此,我认为,对农商银行而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