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原创 | 银行家论坛: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防范(3)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项目也在迅速增加,许多人认为今年将会是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并爆发的一年。尽管如此,目前大家一谈到区块链技术就会想到比特币与虚拟货币筹资,并且把焦点聚集在加密货币投机炒作上。然而我认为,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实体经济产业的各种问题与痛点才是区块链技术最大的意义。尤其是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当下金融领域面临的问题。

  自2016年起,我国的金融机构陆续加入区块链技术的行列。传统金融机构以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为代表,金融科技企业则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涉及多项应用场景,如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保险防诈欺,等等。这些金融场景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节点多,且参与主体众多;二是由于涉及金钱的交易,各节点缺乏信任,往往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三是过于中心化,一个节点若出现错误,将影响整个系统运作;四是场景内节点资料存在安全疑虑。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任共识机制、交易公开透明及不可轻易篡改等特性,能够有效解决金融场景面临的诸多难题。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商业银行、商业保理公司、上下游供应商、承销商与核心企业等。主要涉及应收账款融资、货权质押融资、预付账款融资等业务。目前,由于参与主体众多,供应链上下游间难以实现联动,增加了融资周期和融资成本。且供应链上各种凭证往往需要人工验证,真伪难辨,提高了增信机构的审核风险。透过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任共识机制和无法轻易篡改的特征,将供应链上所有的交易行为放入区块链中,使得供应链金融摆脱繁杂的人工审核,第三方增信机构也无需耗费时间去验证凭证的真实性,大大提升了融资效率。

  贸易金融的处理流程主要包含销售、运输和交货,都记录在提单中。传统贸易金融中,每笔国际运输交易也同样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发货人、银行、保险公司、港口和政府海关检查部门等。由于各参与主体的交易记录与作业系统彼此间不同步,导致在贸易金融中涉及的相关方越多,运营风险越大,容易带来法律纠纷。贸易金融里的出口商、进口商、银行、保险公司、港口和政府海关检查部门等各节点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签名技术来达成共识,分布式实时更新技术可以保证上述各方的通信直接相互进行,智能合约技术可以保证相关指令自动执行,无需借助每个环节中的中心实体,可以提升流程效率和执行力。

  欺诈是困扰保险业的棘手问题。传统保险业务流程中,任何一步发生错误(如投保人信息丢失、保单条款随意解读、理赔周期过于冗长),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块链的分布式储存特性能确保投保人信息的安全性,而智能合约则不用投保人申请理赔,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理赔,只要触发理赔条件,保单自动理赔,减少了重复理赔的风险,也提升了理赔效率。反欺诈将是区块链在保险行业最有意义的应用案例,区块链能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提供一个永久可查询的理赔审查账单,所有人都可以查询和评估被记录过的理赔数据。

  展望未来,区块链行业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布局,将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与行业应用结合,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关系,从而在全球区块链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黄劲尧系北京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陈平:金融的本质是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原创 | 银行家论坛: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防范

 
  陈平

  金融科技给整个社会尤其是金融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创新,提高了金融服务便利性和效率。金融科技的发展也降低了金融服务准入的门槛,给客户提供更多接受金融服务的机会,使得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能够覆盖更多的社会大众。

  金融的本质是对风险的有效管控。金融服务给社会大众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做银行也好,做其他金融服务也好,不能只看短期的经营业绩,而是要看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的结果,历史上出现的“百年老店”,无不是风险管控出色的机构。经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我们要永远对风险存有敬畏之心,警惕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对风险的把控,要把风险管控好才能再谋求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