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新书连载)大数据“十八掌”之1: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治国理政模式(5)

  数据资源是发展数据产业的前提。数据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就是构建各种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过去是为相关业务活动的运行、管理、决策服务,今后更有可能以采集、累积各种信息资源,以掌握数据资产为目的,构建各种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建设的观念会有很大的转变。

  在经济学意义和法律意义上,必须研究和承认数据在一定的情况下是一种资产,即“数据资产”。数字化的数据的产生经由信息系统的建设而实现,需要创新和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和劳动力的投入,这种投入常常相当可观。无论国家的金关、金税等重大信息系统工程,或是如腾讯、百度、淘宝的企业信息系统,其投入都非常可观。这些信息系统的终极产品就是其所积累的大量数据。显然,不能说这些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备是资产,而其中的数据却不是资产。

  数据既然是资产,就一定有产权问题,必须承认“数据产权”。原则上,谁投入信息系统的建设,使数据变成资产,谁就应该拥有这份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即拥有相应的“数据产权”。个人对于在自己的智能终端和其他数据终端中所有的专属数据,也可以申请拥有数据产权。

  就宏观而言,数据产权对于保护国家的数据资产和信息安全非常重要。目前,中国数字化数据总量占全球数据总量的比例已经很高,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中国的数字化数据总量居全球之冠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承认数据产权”和“保护数据产权”,长期而言对中国有利。“数据主权”的提法不易界定,而“数据产权”和“知识产权”一样,可以界定,且易于被国际接受,也可以作为保护国家数据安全的一个武器。保护“数据产权”,有利于数据产业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数据产权法”,设立“国家数据产权局”。数据资产的拥有者,可以向国家数据资产的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承认和保护其数据产权。不难想象,未来数据产权的拥有者在数量上一定会远远大于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数据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工作量将非常之大。

  既然数据是资产,就必须解决资产的定价问题。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数据资产,价格一定有所差异,甚至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投入越多,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就越高。数据也可以由市场定价,由供求关系定价。无论如何,数据资产一定会有价值。一旦数据资产有了定价,数据资产作为一种社会财富的地位就确立了,人们(包括政府和企业)以往建设各种信息系统投入的资本存量,就可以变现成为资产。这一点,对全社会而言,意义重大。数据资产有了定价以后,对中国的GDP将产生巨大的贡献。

  为了支持数据产业的发展,原则上国家政策应该鼓励数据开放,但数据开放是条件的。数据开放不可能是无条件的。过去几十年,信息资源共享始终不能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数据资产是有价资产,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实现共享。政府拥有的数据资产是利用公共资源开发的,原则上属于全社会所有。但是,政府数据开放也不意味着完全的、无条件的免费开放,而要看是向谁开放、使用后是否产生商业价值、是否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等等因素。只有在确认了上述问题之后,数据开放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上面讨论的还只是狭义的数据产业。广义的数据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与数据相关的产业链,涉及的范围更广,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传播、利用、服务、技术等等,产业链很长,极具经济价值,因此可以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无论如何,我们不难看出,数据产业是一个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决不能失去这个战略机遇,一定要抢先一步,占领先机,力争在国际上主导数据产业的发展。

  推进制定数据标准和数据立法,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南方舆情:为更好地推进数据资源的释放和开放共享,您认为在大数据领域需要制定哪些数据标准?为保障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在推动过程中需要在政策立法方面进行如何完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