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连载)大数据“十八掌”之1: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治国理政模式(3)
时间:2018-07-20 16: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解决“数据的可让渡性和可获得性”,关键是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目前存在四种数据所有权:个人或者家庭所有、工商企业与事业单位所有、政府部门所有,以及企事业或政府数据中涉及私权的混合型数据所有权。利益分配结构相当复杂,需要妥善处置。政府部门数据、工商企业与事业单位数据中,都含有个人数据或者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要“可让渡”的话,一定要与涉及的个人或者企事业单位达成某种契约,以确保“让渡”的合法性。让渡和获得数据,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才能做到法治、有序。这一点,试验区可以大胆地试验和探索,寻求突破。 政府数据开放对实现数据的可让渡性和可获得性是一个极好的示范,这也是近年来全球广泛开展的“数据开放运动”的深层次原因。政府是全社会公共信息的最大拥有者,数据量非常可观(可能占全社会数据总量的25%左右),政府数据的开放对数据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政府数据开放,也不是简单地说开放就可以开放,也要先解决可让渡性和可获得性问题。例如,有可开放的、有条件开放(使用)的、不可开放的三大类;对于可开放的、有条件开放(使用)的公共数据,也有收费、有条件收费(商用)、不收费三类;还要制定可开放的、有条件开放(使用)的公共数据的清洗标准,使数据脱敏、脱密,以保护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的隐私和其他利益。 因此,政府数据的开放,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是公共利益所在,政府责无旁贷。试验区可以立即着手,参考国际经验和通例,结合我国和广东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政策和策略,试行相关的收(免)费规范,做出公共数据可让渡性和可获得性的试验和示范。这一点,无论就广东或者就全国而言,意义都很深远。 数据治理是技术革命,也将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治变革 南方舆情:的确,近年来包括广东省在内,各级政府部门在致力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方面,大数据技术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工具和抓手。您在政府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治理能力方面,有什么建议? 周宏仁: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政府应当如何利用自己和社会的大数据,实现国家治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传统治国理政模式是由政府研究、制定、提出、执行各种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政策、战略、法规和计划等等,然后由全社会,包括各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直到每个老百姓,负责执行和落实。尽管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战略、法规和计划等等的时候,也会展开各种调查研究,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在付诸执行后,也会了解社会的反应,但是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政府对社会的治理,基本上是一个政府下达指令、企业和公民执行的过程,是一个缺少及时有效反馈环节的“开环”过程。 由于网络空间日益成为物理世界、现实生活在数字世界的全面的映射,网络空间因此成为政府迅速、准确地把握国情、市情、民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利用网络空间,政府可以构造一个治国理政的反馈系统,完全改变传统的治国理政模式。 在网络时代,政府发布命令,全社会执行的传统治国理政的模式是不可能继续走下去的。政府需要利用信息化这个强有力的工具,使政府的政策和举措,在出台之前先广泛征求、准确把握民意;出台之后获得执行情况的反馈,适时地进行再调整。这样,政府治国理政的过程,就由一个开环的、政府下达指令而公民执行的过程,变为一个闭环的、公民执行并不断反馈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公民和政府互动、参与治国理政的过程,一个民主政治的过程。 民主不仅仅只是一张选票,更是公民真正地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数据治理是技术革命,也将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治变革。 具体到广东省,广东省的网上办事大厅做得比较成功,走在全国的前列,广东省的电子政务走过了数字化、实现了网络化,正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广东省进一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准备了很好的条件,数据资源的准备无疑也十分充分,为大数据的决策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