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撰文:金融与山西经济振兴(2)

  二是切实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隐患。当前,山西省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信托计划风险与银行信用风险交叉感染,进一步危及经济金融安全。对这个问题,各级领导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绝不能认为只是银行的事。地方政府是金融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对当地不良风险情况要牵头梳理:既要了解总量,又要了解个案;既要摸清引起不良贷款高发的原因,又要协调银行和企业提出处置具体措施。只有把全省的不良贷款率降下来,金融环境才会有根本性改善。

  三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共渡难关。当前,全省经济严重下滑,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多种矛盾和困难中艰难前行。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融资难,普遍反映银行抽贷限贷,续贷困难。这与企业自身条件差、担保抵押不具备条件等因素有关。但是,也确实存在银行惜贷问题。企业的流动性得不到保障,必然会加剧不良贷款产生。据调查,目前潜在的存量风险,远远大于已经暴露的风险,一旦处置不好,银企关系势必陷入恶性循环,甚至会出现企业倒闭、银行贷款血本无归。从这个意义上说,银企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败俱败。在此,我还是强调那句老话:要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要通过及时输送“新鲜血液”来挽救“小病”的企业,让它们康复起来,使生产正常运转,最终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希望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清收和回收再贷、贷款重组、贷款并购、贷款搭桥、贷款接续、利率还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和引进股权投资等方式,分门别类化解不良贷款风险,千方百计盘活低效信贷资源。同时,也希望银行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作用,省内的资产管理公司也要加快组建起来,要鼓励采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批量化处置不良资产,盘活企业。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企业的运行,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预警,第一时间跟进措施,严控新生不良。总之,银行与企业要齐心协力,抱团取暖,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金融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山西的诚信文化源远流长,当年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货通天下、汇通天下,驰骋商界500年,靠的就是信用。1888年,英国汇丰银行一位经理对山西票号和钱庄经营者的诚实态度大加赞赏,他感叹地说:25年来,汇丰银行与上海的晋商等作了许多大宗交易,数目达几亿两白银,但是从没有遇到一个骗人的山西商人。《清朝文献通考》对山西票号如此评价:“山右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诚实守信的传统,是我们山西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历史上的晋商相比,我们不得不痛心地承认,这些年我们在诚信上出了问题,重塑山西诚信新形象迫在眉睫。

  一要综合施策加强“诚信山西”建设。要完善信用体系要素,整合政府各部门和金融系统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社会信息平台。尽快建成全省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互联共享、内容全面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二要着力解决不诚不信的突出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我们安排省金融办全面排查驻晋金融机构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金融办一共梳理出108个突出问题,它们大多数与山西的信用环境有关。解决这些问题是重塑山西诚信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以“三严三实”的作风,务必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要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有关部门要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对那些无视诚信、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大惩处力度,要在全社会形成守信者人人都赞扬、失信者处处受制约的局面,努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氛围。

  四要通过做大做强担保行业、发挥政府资金的风险补偿作用等措施,提升增信能力。

  不断拓宽融资主渠道

  一是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作用。2013年、2014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在山西省社会融资总规模中,银行贷款和表外融资占社会融资的77%、68%、65%,这就可以看出,银行信贷依然是全省融资的主渠道。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驻晋金融机构继续扩大融资规模。今年3月2日,我们在北京与部分大型商业银行举行了座谈会;近期又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接洽,商定围绕山西省“六大发展”战略提供大额和低成本资金支持。有关部门要一一对接项目,做好增信工作,积极争取各家金融机构特别是总部对山西的融资支持,抓好资金落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