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我国政务大数据政策的文本分析:推进逻辑与未来(5)

第一, 针对具体场景创造更多公共价值。大数据价值创造具有高度的领域依赖性, 数据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真正结合之后, 才能够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价值。大数据价值创造的形式包括:一是价值生成, 即通过大数据分析直接生成公共价值, 例如基于精准分析确立扶贫资金的分配策略;二是价值提升, 即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公共价值, 例如基于医疗数据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社区流动, 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公共价值创造程度;三是价值转化, 即通过智能化监管促使相关主体发挥公共价值, 例如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四是价值扩散, 即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相关主体广泛采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平台, 例如正在全力推进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在政策制定和改进中, 应在注重创新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强调和促进公共价值创造;尽快组织研究面向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绩效评估方案, 以绩效评估结果调整优化政务大数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资金投入。

第二, 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 深度挖掘隐藏模式。汇聚数据只是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基础性工作, 深度的大数据分析才能够真正实现政务大数据的公共价值创造。依托制度优势, 我们在跨部门、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并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从已有实践探索来看, 目前的数据分析还主要停留在浅层分析上, 主要是发挥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作用, 采用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关联比对、判别分析、空间分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较少采用深度分析技术, 例如社会计算、知识计算、机器学习、群体交互决策等。在数据汇聚上, 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内部的数据以及对外的数据开放, 但是对政府外部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还很不够。目前, 在商业平台上也聚集了大量用户数据, 这些数据对改进政务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政策制定应更加鼓励深度分析技术的应用;构建政府内外部数据的双向流动机制, 充分发挥各类大数据的公共价值。

第三, 重视产权归属和隐私保护, 构建良好的应用环境。良好的政务大数据应用环境是以网络安全为前提的, 但也需要明确的产权归属和夯实的隐私保护为保障。数据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已经是阻碍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政府部门在交换、共享、开放拥有的数据时总是“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严重影响了政务大数据流动的程度和效率;一些部门甚至还担心数据对外公布后可能遇到的麻烦, 例如数据一致性、真实性问题。另一方面, 层出不穷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也对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该认识到“安全”和“隐私”尽管关联紧密, 但是二者并不等同。安全是隐私保护的前提, 但是安全有了保障并不意味着隐私受到了有效保护;还需要针对隐私保护做大量扎实工作。产权归属和隐私保护问题不能一直拖着, 而应尽快行动起来;同时, 这些问题最终要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因此, 应尽快总结提炼部门、地方的成功经验, 用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5、结语

发展和应用政务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力推进能够有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文基于对189条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政策文本的分析, 揭示了我国推进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内在逻辑;并结合大数据价值链、生态理论、案例分析结果, 构建了我国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价值链模型, 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研究中, 将针对具体应用领域收集相关的政策文本, 深入分析相应领域的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路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