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Biotech30年:四次上下行周期启示录(4)
时间:2023-10-09 16: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转而购买安全资产,降低风险,生物科技股遭到大量抛售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负面情绪回流到私人市场——作为VC,通过公开市场的 IPO 退出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如果投资者担心他们退出的能力,生物技术初创公司首先融资就变得更加困难。 投资者如何才能避免更多伴随科技繁荣而出现的波动呢?答案是他们可能做不到。他们必须认识到,市场的运行并不是平稳的、渐进的,而是突然爆发出的热情和绝望。投资者争相从新技术中获利,然后在危机来临时争相避难。 令人兴奋的新技术承诺会改变世界,但是你需要快速行动,以防机会消失——趁着阳光灿烂的时候大赚一笔。在乐观和狂热的大环境下,人们总是倾向于更加乐观和狂热,理性并不起多大作用,而是让位于狂热、混乱和贪婪。只有当撞了南墙之后,人们才会重拾理性,但又可能变得过度悲观谨慎。 生物技术行业总是突然兴奋,随之而来的是繁荣和泡沫,然后就是失望和寒冬,周而复始。 不过,人们可以从过去几年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犯一些明显的错误。一个出发点是理解生物技术行业和互联网革命的方式,以及它们的不同之处。 从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和生物科技泡沫总是如影随形,当投资人的钱从互联网出来以后,他们需要寻找下一个让他们感到激动的领域。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余波很快就伴随着2000-2001年的基因组学泡沫。 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是创业文化。聪明的生物学家和聪明的计算机科学家一样受到市场的激励。而且,两个行业都有类似的意愿,愿意为追求高回报而承担巨大风险。 但是,这两个行业也大不相同。硅谷的企业家喜欢吹嘘他们的“互联网时间”,他们的产品寿命是以“月”,而不是以“年”来衡量的。相比之下,在生物技术领域,情况完全不同,药物发现仍然是一门艺术,它依赖于判断、本能和经验,必须在有限的知识和经验的迷雾中做出决定。企业需要10年的研究和开发,才能在实验室取得突破性成果,并最终研制出可商业化的药物。 我们应该明白,生物技术不会产生任何即时的“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这个行业,没有人能一夜暴富。加入这个行业的人都应该是长期投资者。 这或许就是这30年教给我们的最简单的道理。 另外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历史有其运行规律,不会简单重复,但是人类会重复其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