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李小甘: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深圳文化繁荣兴盛(3)

责任源于自觉,行动体现自觉。新时代,必须要有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自觉和担当,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切实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责任,更加自觉地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文化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最终目的是要立足自身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

在这一总体目标定位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文化发展任务,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其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方向”。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保证文化繁荣兴盛的正确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决定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必须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标志”。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是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兴盛的集中展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支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文化繁荣兴盛的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集中展现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要求。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59次,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要实现深圳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二、增强推动深圳文化繁荣兴盛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都”和“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文博会、读书月、创意十二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等品牌活动越办越好,文艺精品创作屡获佳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深圳文化发展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一)深圳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对标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深圳的文化发展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和短板。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市民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深圳连续5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但城市文明水平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从人口学历结构来看,2017年底深圳1252.83万常住人口中,大专(不含)以下约占70%;而伦敦恰好相反,约有70%的人拥有高等学历。从这个角度来看,市民素质直接影响城市文明水平,制约着城市文化发展。

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接。硬件方面,原特区外历史欠账太多,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差距较大。市级重大文体设施主要分布在原特区内的中心城区,其他区特别是原特区外明显不足,部分区特别是新设立的区(新区)连标配的文化设施“三馆一中心”及体育设施“一场两馆”都没有建成配齐。软件方面,公共服务与管理错位、缺位的问题不容忽视,大量的外来劳务工的文化需求无法满足,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存在“衙门化”倾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