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山东省十大孝星”40名候选人事迹公示 快看都有谁?(7)
时间:2018-09-17 11: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刘希芬,女,69岁,宁津县刘营伍乡于庄村村民。刘希芬的姨和姨父无儿无女,生活无人照料。2009年春节,刘希芬到老人家送饺子,看到两位老人在屋里抹眼泪很是心疼,就和老伴商量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承诺会好好照顾他们。8年来,刘希芬伺候两位老人起床,照顾他们穿衣吃饭,发现他们喜欢吃带馅的面食,就换着花样给老人包饺子、蒸包子、做馅饼。老人身体不好,需按时服药,她都是到点把水倒好,把药准备好。2013年2月,87岁的老姨去世,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刘希芬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姨父照顾得更细致。90多岁的老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每次生病都是在生死线上挣扎,多亏刘希芬和老伴一刻不离,日夜守候,老爷子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直至2017年底老人安详离世。一句承诺,8年坚守,刘希芬多年如一日照顾姨父的事迹备受群众赞誉,她的言传身教也深深感染着孩子们。 德州上门女婿 伺候仨“岳父” 何发全,男,41岁,禹城市临盘采油厂作业大队工人。2003年,何发全经人介绍与妻子相恋结婚。妻子从小被三个舅爷爷养大,何发全自愿当起上门女婿,承担起照顾三个“岳父”的重担。与妻子结婚10多年来,何发全和他的“岳父”们同住一套房,同吃一锅饭,精心伺候老人的饮食起居,想方设法让老人们吃好穿好住好。2016年3月底,年过八旬的大舅爷爷因病去世,何发全为他简约而体面地办了丧事。没过几天,三舅爷爷不慎摔伤无法行动,何发全干脆辞掉工作,每天为老人端屎端尿,用心照料,遗憾的是老人也走了。小两口流着泪说:“如今只剩下二舅爷爷,咱一定把他伺候得更好。”自此,两人对老人的照顾更加用心体贴。2017年3月,何发全家被评为省“第一届文明家庭”,村民们得知后都纷纷向他道喜,何发全却红着脸说:“我做的都是小事,是当儿女的应该做的。” 平凡敬老心 点滴孝老情 吴刚,男,43岁,茌平县信发街道办事处公路养护办主任、水利站副站长。2010年9月,吴刚的父亲突发脑血栓,半边身子失去知觉。为方便照顾父亲,出院后吴刚把父母接到家中照顾。父亲活动不便,经常把大小便弄到床上、衣服上,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父亲擦洗身子、换洗衣服;父亲因小脑轻度萎缩,吃饭时总把嘴中的食物喷到饭桌上,吴刚就一次次耐心擦拭;父亲患有灰趾甲,他每晚给父亲泡脚,买来专门的修脚工具,为父亲修剪趾甲;每次给父亲洗澡,他都先把水浇到自己身上试温度,再把父亲抱进浴盆为他擦洗。对待母亲,吴刚也是尽心尽力。母亲气管不好,他多方求诊问医,买来吸氧机减轻老人犯病时的痛苦;母亲无意中提到想要个金吊坠,他第二天就和妻子买来送给母亲。吴刚的所作所为虽然都是日常小事,但却处处透着人性的光芒。 阳光家政 为老人打造温暖的家 杜月环,女,51岁,聊城市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月环曾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5年,杜月环注册成立聊城市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开启居家养老服务征程。目前,阳光大姐拥有一支400多人的养老护理员队伍。2017年,杜月环又注册成立了聊城市东昌府区向阳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倾注了她全部心血,从前期的考察、选址到后来的装修设计,都紧紧围绕着“让老人用着安全省心,让家人看着放心”的原则。此外,还专门成立了阳光大姐志愿服务队,定期为中心和社区的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在家里,杜月环作为老大,事事想在前面,把两边老人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婆婆对她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家里姐妹们也都以她为榜样。 虽然苦 但我感觉很快乐 宋志刚,男,45岁,莘县夕阳红老年公寓院长。宋志刚曾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聊城市十大孝星”等荣誉称号。2011年1月,他租用原机关幼儿园的院子,开了个夫妻养老院,最初入住的15个老人在夫妻二人精心照顾下,身体精神状态都不错。但外界质疑的声音和经济上的压力接踵而来,面对困境,宋志刚选择坚持。租用的院子拆迁,他东奔西跑四处找房源;没有资金,他毅然把自己房子卖掉,只因为他说:“我愿做这些老人的孩子。”目前,他经管4家连锁养老服务机构。在养老护理工作中,宋志刚以身作则,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老人的每一个喂饭要求,每一个翻身姿势和技巧,都是他手把手教给员工。入院的老人百分之八十失能、半失能,由于年老体弱,总是尿湿满地,他就每天带领员工整理内务;每天晚上帮他们洗澡洗脚;为了保证入住老人不生褥疮,他熟练掌握褥疮护理治疗技术。他常说:“尽我的微薄之力,为老人奉献一辈子,虽然苦但我感觉很快乐。” 专注服务 领航养老事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