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手机再“联想”:“贸工技”+AI=重回主流?(2)
时间:2024-04-07 05: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2011年时,联想手机的关注度和销量排名还在诺基亚、三星、HTC、摩托罗拉、苹果、华为、中兴等之后,但到了2012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排名已经猛升至第二位。 据艾媒咨询的研究数据,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占比排名中,三星以22.5%的份额独占鳌头,联想、华为、酷派、中兴分别以10.7%、9.9%、9.5%、8.9%的份额紧随其后。国产手机的第一代天团“中华酷联”闪亮登场。 掌握了销量密码的联想,开始快马加鞭继续发力运营商渠道,基本上运营商补贴什么,它就生产什么,每年研发上百款产品。用当时联想手机负责人冯幸的话说就是:“联想移动的战略就是要跟进运营商。”联想手机的销量也从2011年的100万部增长至2013年的6000万部,两年内增长了60倍。 如此战绩下,内部信心高涨,当时负责联想移动业务的刘军还担心,过早成为第一是否会成为众矢之的,和团队人员商量要“藏锋”。不过,彼时蒸蒸日上的联想手机,仍在运营商的渠道里一路狂奔着。 2014年,联想手机重金买下摩托罗拉,使得其当年的整体手机出货量直接突破9000万部,并借此登顶中国智能手机排行榜,跻身全球前三,迎来历史巅峰的高光时刻。 厚实的运营商渠道,加之收购带来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大增——当联想还沉浸在这份喜悦中时,手机市场正在发生悄然而又深刻的转变。 彼时,互联网手机模式初露锋芒,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发布了第一代小米手机,宣告互联网手机模式的到来。此后数年,该模式席卷了整个手机市场,就连同样深耕运营商渠道的华为,也顺势推出了互联网品牌——荣耀。 与此同时,OPPO、vivo也开始推出以音乐和拍照为特色的手机,并开始在城乡战场广泛布局,为此后几年线下市场的全面爆发默默蓄积着力量。 尽管运营商的补贴在不断下降,并最终取消,但联想依然在求稳为主的经营策略下,把近七成的销售份额依托在运营商渠道。 也因此,联想手机注定被时代抛下。虽然此后联想还曾创建“神奇工场”,目标明确地想要摆脱单一的运营商模式,试图杀入互联网与小米、荣耀抢市场,但终究错过时机,推出的几款手机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多大波澜。 2016年,联想手机国内销量不足500万部,而在收购摩托罗拉后一直表现良好的国外市场,联想也跌出了前五名。到了2017年,其中国市场销量仅为179万部,市场占有率仅为0.4%,此后数年,联想手机逐渐掉出一线品牌行列。 似乎,成败均在运营商。运营商渠道的低价机“机海”战略,让联想手机走向巅峰,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其错失了两次关键机遇:2013年前后掀起的互联网手机浪潮,以及2015年前后开始的线上向线下深耕发展的趋势。 如今,联想手机的渠道表现颇为平庸。线上来说,苹果、小米、华为、荣耀、OV(OPPO、vivo)是各种电商销售榜单的常客,而联想则难见身影;线下渠道方面,与遍布城乡的OV渠道差距明显。 即使有遍及全国的PC及3C线下门店优势,但在记者近日走访的联想各类型门店里,主推的总是PC和周边产品,手机产品寥寥且主要为新款摩托罗拉手机,展示位置也多在边缘角落。 路径之谜:不行就换人事频仍 围绕联想,一直备受争议的一点就是其“贸工技”路线。所谓“贸工技”通俗地说,就是在公司发展中把贸易、销售摆在优先位置,技术研发靠后。整体是强运营和销售、多整合并购的道路,缺少内生性研发创新的追求。应该说,在企业发展初期,先通过贸易积累资本、然后发展壮大,是当时很多中国企业的选择,本身无可厚非。 外界指出,联想的问题在于,在公司发展壮大后,其也未在研发和技术上大举投入,成为全球IT巨头多年后,依然没有像华为、中兴等的5G、芯片这类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就以联想全球排名第一的PC业务为例,虽然已登顶全球多年,但依然在产业链末端延续着原先“组装”模式,芯片是美国和中国台湾的,操作系统是美国的,存储芯片是韩国和日本的,屏幕和摄像头也多是别人的……就是说,联想电脑的主要卖点除了品牌,多数不是自己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