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基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政策要求的电网规模预测及优化需求(5)

电力基础设施应避免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其他基础设施对电力能源存在较强的依赖,当前不少城市中还存在多处关键用户共用一个电力站点提供电力能源的现象,需要优化系统层间的功能耦合关系,避免或分担特定电力站点失效可能造成的损失,在不新增节点的情况下减少灾害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2)电网基础设施功能发挥上的重点在防范衍生和输入风险。

从安全可靠运行角度看,主要的薄弱点在于输入性风险的防范,输入型风险的来源和风险的危害都呈现扩散特征,电网风险易向其他设施蔓延且可能反过来进一步扩大电网事故面,造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必须防范风险范围和程度。

从服务经济社会角度看,电力基础设施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在整体先行的前提下,需要注意避免在部分环节和场景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型新型基础设施升级等关乎民生和产业发展的领域。

从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角度看,要注重不同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尤其是在相互制约或支撑更为明显的领域。从电网的视角,未来需要通过大力建设抽水蓄能,以低成本解决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抽水蓄能一般涉及地方的水利问题,进而涉及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地方利益,需要在规划阶段就综合考虑水利作用和发电作用融合,做好前期规划,统筹好抽蓄的建设时序和电网建设的节奏;设计好调度制度,平衡水利和发电、汛期洪涝灾害、水不足时候的应对策略。

3)电力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的耦合协同关键场景在终端用户。

终端用户存在多种用能需求,对不同能源基础设施来说,是天然的耦合节点,应重点结合不同用户的用能需求和基础设施部署情况,提升终端能源的协同发展水平。

终端用户存在多种用能需求,对不同能源基础设施来说,是天然的耦合节点,应重点结合不同用户的用能需求和基础设施部署情况,提升终端能源的耦合利用水平。

4.结论

本文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政策要求出发,分析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功能作用以及电网作为基础设施在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作用,基于电网基础设施总量与全社会用电量的关联关系预测了2025、2035年中国35 kV及以上输电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析了电网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的优化需求。形成如下结论。

1)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构建整体化的经济基础设施为目标,按照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通过各类基础设施自身的优化以及加强基础设施之间的融合实现基础设施效能整体提升。

2)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框架下,与2020年相比,预计2025、2035年电网基础设施总量仍有约35%、85%的增长,2030年消纳的新能源容量将超过15亿kW,西部和中部地区基础设施预期增速最大。

3)电网设施通过布局优化实现电网与其他基础设施的空间协同,通过结构优化完善电网形态,通过功能优化提升电网综合效益,通过系统集成优化提升协同高效和共享普惠能力。

4)电网布局优化方向包括应当加强统筹规划,送端省份兼顾电力送出和就地消纳2种需求,受端省份提升电网布局整体化和覆盖密度,提升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电网调节型资源与电网布局的协调性。

5)电网结构优化需求主要解决电网形态优化问题,需要从以集中式大电网为主的发展模式向集中式大电网与以分布式、综合能源利用为主的智能电网模式并重的方向发展。电网功能优化应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6)电网基础设施系统集成优化的需求主要包括能源体系内部“小集成”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集成”,目标是提升电网设施的协同高效和共享普惠能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