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基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政策要求的电网规模预测及优化需求(3)

综上,预计2025、2035年全国输电回路长度分别为270万、368万km左右,较2020年分别增长37%、86%。全国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113亿、153亿kV·A左右,较2020年分别增长39%、88%。具体增长趋势如图5、图6所示。

图5 分区域输电回路增长趋势

Fig.5 Growth trends of transmission loops in different regions

图6 分区域变电设备容量增长趋势

Fig.6 Growth trend of transformer capac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3.电网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的优化需求

3.1 电网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的逻辑关系

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下,电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实现电网基础设施体系内部,电网基础设施与其他能源基础设施,电网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电网与交通、水利等其他基础设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协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从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方面实现优化,如图7所示。电网作为体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统筹基础设施协同、耦合,使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四个效益”相统一。

图7 电网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及集成优化逻辑

Fig.7 Layout, structure, function, and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logic of power grid infrastructure

其中,布局优化主要解决电网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问题,包括电网与其他基础设施、送端和受端地区、电网调节型资源的布局优化。结构优化主要解决电网基础设施形态结构问题,即通过输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电网形态优化实现电网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相匹配。功能优化主要实现基础设施的“四个效益”相统一,提出对电网基础设施的功能要求。系统集成的优化需求主要是实现基础设施协同产生的整体效益最优。

3.2 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优化需求

3.2.1 电网基础设施布局优化需求

1)加强电网布局与极端灾害天气、微气象等因素协同考虑,提升电网基础设施灾害抵御和恢复能力。城市内涝灾害期间,地下布置供配电设备设施平均恢复时间长,需要从防灾抗灾角度完善电网设施布局。新建设的配电室、箱变中装设发电车快速接入插口,提升负荷快速复电能力。

2)加强电网与其他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提升电网设施与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协同布局,提升对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基础设施长远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实现共同占用土地、廊道等资源的电网、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协同布局,实现各级政府、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联合支持基础设施推进,最大化利用公共资源。

3)送端地区兼顾电力送出和就地消纳2种需求,补强“只出不进”布局短板,提升本地支撑作用。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出发,在满足“西电东送”国家战略外送的基础上,提升对功率的受入和疏解能力,增强电网对本地负荷增长的支撑作用。

4)受端地区充分预估新能源时空分布特性,提升电网布局整体化和覆盖密度,充分发挥网络化配置优势。考虑各类新能源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分布的特点,充分预估不同时空状态下电力流向的大规模变化,增强骨干电网的覆盖面和密度,优化以省为实体的电网布局思路,增强省间互济能力。

5)提升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电网调节型资源与电网布局的协调性,保证设施投入产出效益。立足区域电网统筹优化抽水蓄能等调节性资源布局,充分考虑电网承载能力,项目落实前超前制定抽蓄电站投运后分电方案,保证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的使用率和效益。加强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电化学储能电站统一配置,完善接入规范及有序充放电控制策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3.2.2 电网基础设施结构优化需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