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解码银行业八大关键词

    编者按:即将过去的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向好趋势明显。其中,银行业主动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在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同时,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报特摘取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房企融资、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净息差“筑底”、中央汇金公司增持、上市银行股息率走高、资本新规等八个关键词来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

    ■本报记者 杨洁 彭妍 熊悦 苏向杲 李冰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

    实业兴则金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今年以来,银行业把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切实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彰显金融担当。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银行业在支持小微企业恢复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2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10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银行业信贷投放保持合理充裕的同时,服务方式持续优化。截至三季度末,企业类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7%,企业类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1.8%,循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

    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年内一揽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结合自身优势推出多项盘活民营经济的举措,助推民营经济量质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贷款新增6.7万亿元,同比多增6836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

    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国有六大行纷纷召开会议,就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进行部署,成为接下来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初步统计,2023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6.39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整体来看,当前银行业在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同时,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的支持力度,切实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金融、地产不分家”,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经济发展。

    自2022年11月份以来,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持续优化,包括“金融16条”“三支箭”政策组合等,对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推动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房地产行业进入复苏期。

    不过,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复苏较为缓慢,部分房企在融资方面仍存困难。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为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今年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明确“金融16条”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后,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其中提到,“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