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研究處理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4)
时间:2023-10-16 02: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五是公共交通得到大力發展。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北京、深圳等37個城市組織實施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實施城市交通“暢通工程”,已有300多個城市開設1550多條公交專用道。 六是新能源汽車推廣取得積極成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有關部門印發《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方案》和《關於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實施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2014年,推廣新能源汽車7.96萬輛。 (五)監測預警體系進一步健全,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監測信息發布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全部建成,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時發布監測信息。建成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共享平台,每月對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進行排名。公布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等城市PM2.5源解析結果。 二是監測數據質量得到控制。378個國家直管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點位確認工作基本完成,將引入第三方進行運營維護。通過交叉檢查、飛行檢查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監測數據准確性。 三是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得到提升。環境保護部、氣象局建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聯合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基本建成,實現48小時空氣質量預報和其后3天空氣質量分析。 四是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能力得到加強。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和城市編制了應急預案,重點區域省級應急預案已完成備案。各地根據預警等級及時採取限產、限排等措施,2014年共啟動應急響應200余次,在削減空氣重污染峰值、降低重污染頻次、保障群眾健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六)區域協作穩步推進,圓滿完成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任務。 一是各項協作措施有序開展。區域協作機制成立以來,有關地方和部門全面落實聯防聯控重點工作任務。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成立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為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提供科學指導,強化燃煤電廠、水泥廠、大型燃煤鍋爐脫硝治理工程,加強區域原煤散燒面源污染治理,共同加大機動車污染綜合整治力度,協同應對煙花爆竹和重污染天氣。長三角區域協同推進重點工程建設、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小鍋爐淘汰、標准制定、重污染天氣應對等,並在機動車、船舶污染治理等方面開展前瞻性研究。 二是圓滿完成空氣質量保障任務。在保障北京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南京青奧會等重大活動空氣質量過程中,協作機制充分發揮會商平台作用,研究制定並組織落實保障方案和應急措施,積極開展區域監測會商、統一預警響應。環境保護部派出工作組進行督查,各地對重點企業實施24小時專人駐場檢查。APEC會期內北京空氣質量4天為優、7天為良,各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均達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空氣質量總體良好,“APEC藍”成為網絡熱詞。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持續推進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推進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法制化。加大高瓦斯礦井淘汰力度,2015年關閉1000處小煤礦。嚴格實施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預警,提高生產、銷售和使用環節商品煤質量,實施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完善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到2020年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立方米。加快電網建設和配套,積極推進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強化節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建筑能效提升,推廣綠色建筑,力爭2015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1.5億平方米以上。 (二)進一步推動重點行業綜合整治。2015年,全國SO2和NOx排放量分別比2014年減少3%左右和5%左右。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著力推進火電、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整治,限時達到新排放標准。加快集中供熱設施建設,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到2015年底累計淘汰落后鍋爐20萬蒸噸,推廣高效節能環保鍋爐25萬蒸噸。加強揚塵污染治理,積極推行綠色施工。嚴格控制石化、化工等行業VOCs排放。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和東南沿海地區等,開展原油、成品油碼頭油氣回收治理試點。強化新生產車輛環境監管,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提高油品標准和質量,2016年1月起東部地區11個省份全面供應國五標准車用汽柴油,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WBFex首个IEO项目
- 下一篇:欧科云链研究院特邀分析:30年期美债收益率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