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柏華:美軍網絡力量研究(2)
时间:2023-10-12 18: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第一階段是“網絡作戰”(Netops)概念階段。此階段主體業務是“利用網絡空間”。1998年,為應對持續的網絡威脅,國防部成立直屬計算機網絡防御聯合特遣部隊(JTF-CND),其主體力量是各軍種組建的計算機應急響應中心。該機構於1999年轉隸航天司令部。到2000年,被賦予信息作戰概念框架下的計算機網絡作戰使命,承擔部分進攻使命,再次以計算機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JTF-CNO)名稱重建。2002年JTF-CND隨航天司令部與原戰略司令部的合並而並入現戰略司令部。2004年4月,戰略司令部以其為基礎組建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JTF-GNO),並正式將GIG網絡作戰(NetOps)概念正式確定為聯合作戰概念,NetOps階段正式成熟,並得以“獨立”出來一直保持至今。這一階段美軍網絡空間工作的重點是信息系統的內容維護、系統管理和網絡防御。 第二階段是“網絡戰”(Network Warfare)概念階段。在該階段美軍開始籌劃專門的攻擊性網絡攻防作戰。雖然NetOps有部分網絡進攻使命,但美軍深知,成功的網絡攻擊必須依靠全面的網絡情報。該階段可概略歸於2005年戰略司令部以國家安全局為主要力量,以分布於陸海空軍兵種之中的信號情報部隊為基礎,籌組網絡戰職能組成司令部。該司令部主體業務是網絡進攻,其活動領域基本上超過了GIG的范圍,與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的業務關系可用圖2表示。從此時開始,進攻性網絡作戰開始進入軍事作戰領域,並逐漸嶄露頭角。 第三階段是“網絡空間作戰”(Cyberspace Operation)概念階段。該階段以2009年美軍組建戰略司令部下屬的網絡司令部為標志,以“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與網絡戰聯合功能組成司令部合並”、“國防信息系統局不再負責指揮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國家安全局局長入主美軍網絡司令部”三大組織關系調整為基本思路。該階段的特征是網絡業務與網絡作戰的分立、網絡進攻與網絡防御在作戰上的整合。此時出現了較嚴格的網絡空間作戰指揮與控制,形成了指揮與控制作戰力量體系,實現了網絡空間的攻防一體化,並搭建了與情報界——國家安全局的緊密協作關系。Netops、Network warfare、Cyber Operation這三個概念是到目前為止美軍網絡力量發展建設的三個概念階段,但它們之間不是相互隔離的關系,而是在內涵上相互交織,職能上相互交疊,代表了美軍在網絡空間不斷探索發展優勢能力過程。 2012年9月份美軍公布《美軍聯合作戰頂層概念:聯合部隊2020》,提出了全球集成作戰的概念。縱觀美軍作戰理論的發展,從聯合作戰,到一體化聯合作戰,再到全球集成作戰,網絡空間技術與應用一直是美軍軍事理論轉型的最終“賦能者”。通過發展網絡空間力量,美軍逐步實現對“單個裝備、裝備體系”到”編成模式、作戰編組”再到“作戰行動、指揮控制”的跨域集成。從2012年5月份以來美空軍首席科學家為制定《網絡構想:2025》而組織的一系列論壇來看,美軍正在從“作戰使命域”角度實現對“航空、航天、ISR、C2、任務”等作戰任務的跨域集成,該視角的跨域集成代表著美軍開始將視角轉向作戰空間中“作戰人員”。這種對“人”的集成,實質上將徹底改變網絡空間從屬於現實物理空間的作戰地位,網絡力量的發展將美軍軍事力量管理與作戰引入到“全球集成作戰”的新階段。 四、從軍隊建設視角看,美軍網絡力量企業化將影響美軍聯合部隊力量發展與建設的基本模式 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C4ISR框架結構》到90年代末的《DoD AF:國防部體系結構框架》,再到21世紀美軍提出的《DoD BEA:國防部業務企業化構架》,美軍一直在謀求國防部企業化。2012年2月,網絡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基斯在國會聽証會上明確宣布,在國防部企業化這一大的框架下,美軍開始網絡企業化建設。從其基本內涵來說,網絡企業化就是要在網絡空間打破軍兵種界限,在戰略、政策、組織、業務、技術五個層面上高度統一,實現以光速作戰。但就其深層次的概念來看,美軍要做的不僅是對網絡作戰進行全面的集成,而是還要對所有物理空間中跨任務域的作戰業務全面集成,包括當前最為關鍵的電子戰、航天作戰、指揮控制、情報作戰與信息作戰。這實質上就是對美軍作戰指揮行動的跨域集成,屬於美軍軍事力量運用模式的轉型。一定程度來看,網絡企業化是美軍指揮控制的企業化,就是國防部企業化的第三個領域——作戰運用企業化。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來把握網絡企業化總體內涵:一是在戰略上總體籌劃網絡空間發展與安全。二是在行動層面上按作戰職能分部門實施網絡業務。三是在技術層面上使用統一構建的信息共享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