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柏華:美軍網絡力量研究
时间:2023-10-12 18: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編者按:作為新興的作戰力量,網絡力量不僅僅是網絡戰部隊,而是網絡空間國家防衛需要的綜合實力。美軍作為互聯網的締造者和網絡戰的始作俑者,網絡力量建設已經具有一系列成功的經驗。為此,從“在網絡空間作戰”和“利用網絡空間作戰”兩個角度分析,形成對美軍網絡力量的體系化解讀,對任何一個尋求網絡國防跨越式發展的國家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站在戰略層,網絡空間是與現實陸海空天並列的虛擬“環境”,網絡力量可以理解為制網權。站在軍事層面上,網絡力量是利用網絡空間達成戰略優勢與目標的能力。這種力量既體現於利用網絡空間“賦能”陸海空天軍事力量,也體現於在網絡空間攻防作戰“支持”陸海空天軍事作戰。理解美軍網絡力量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審視。 一、從作戰環境視野看,美軍網絡力量涵蓋“在網絡空間作戰”與“利用網絡空間作戰”兩個不同角度 所謂“在網絡空間作戰”,就是網絡空間軍事斗爭問題,即網絡戰士問題(War-fighter),是將網絡空間視作“作戰環境”,通過在網絡空間攻防作戰,達成制網權﹔所謂“利用網絡空間作戰”,即賦能者問題(Enabler),是將網絡空間視作現實物理空間作戰的工具或者“倍增器”,利用網絡空間優勢技術,通過構建支持聯合作戰的聯合信息環境,提升傳統作戰效能。這兩種不同角度集中體現於該構架的能力體系、力量構成和軍事理論三個層面。但網絡空間的獨特地位也決定了,這兩個角度在技術領域、裝備項目、業務集成、戰略籌劃、指揮架構直到國家安全這幾個層面又是緊密相關不可分割的(見圖1)。 這兩個不同角度形成了美軍當前網絡空間軍政與軍令兩條線。但這兩條線在網絡空間不如陸、海、空、天等領域那樣相互間直接對應:網絡空間軍政這條線的主要任務是網絡建設,軍令這條線的主要任務是軍事作戰。但美軍網絡建設的目的並不是完全是為了滿足虛擬網絡作戰需求,更多的是滿足現實軍事作戰需求。這也是驅動主管軍政這條線的國防信息系統局正在規劃的聯合信息環境兼顧虛擬網絡作戰和現實軍事作戰兩個需求的主因。但國防信息系統局仍沒有能力提供網絡攻防作戰裝備,美軍網絡司令部也因美軍不完全掌握全球網絡空間、相關政策框架尚不成熟,未能在2012年提升為一級司令部,成為將兩條線集為一身的網絡空間最終責任者。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美軍兩條線的基本格局反應了美軍尚將虛擬網絡空間依附於現實空間,傳統作戰尚處軍事作戰主體地位。但未來3到5年之內,隨著美軍網絡空間作戰樣式、裝備、指揮控制等基本問題逐漸成型,美軍網絡空間“兩條線”的格局會有實質性變化。因此,對“兩條線”格局的把握是理解美軍網絡力量的基本前提。 在戰略層面,兩條線的傾向不很明顯。就“在網絡空間作戰”這個角度看,美軍網絡力量是美國國家實力的綜合體現,是其一直奉行的“威懾戰略”的組成部分:一方面把威懾戰略延伸到網絡空間,一方面借由網絡空間實施威懾。這也是其網絡威懾戰略的核心理念。就“利用網絡空間作戰”這個角度來看,主要體現於網絡空間對傳統軍事作戰理念演化發展的推動作用。 在作戰層面,兩條線就有嚴格區分。2011年美國防部公布的《網絡空間作戰戰略》正式啟動了網絡空間組織、訓練、裝備等等軍事使命。由此,國防信息系統局啟動了一系列網絡空間戰略計劃,包括DISA戰略、DISA戰役實現計劃、移動戰略、GIG匯聚戰略等等,其核心仍是強調網絡防御。而到了2013年,網絡空間司令部司令宣稱要計劃組建國家任務部隊、戰斗作戰部隊和網絡防御部隊,而且特別提出該計劃的核心是攻擊性網絡力量。隨著美軍對網絡空間軍事斗爭基本問題認識的逐步深入,美軍網絡空間攻防作戰將成為戰略重點,表明了美軍正在兩個不同角度謀權全面的優勢能力。 總的來看,“在網絡空間”是明線,“利用網絡空間”是暗線。對明線的研究可以了解美軍網絡力量發展現狀,對暗線的把握可以預知美軍網絡力量的發展趨勢。這兩條線索演化過程相互作用,驅動美軍網絡力量在發展演化上表現出由“基礎支撐”到“業務獨立”再到“附屬支援”這一螺旋形上升的局面。2012年9月美軍《聯合作戰頂層概念:聯合部隊2020》的公布,美軍網絡力量又表現出向更高層面上的“獨立作戰”和“全球集成作戰”領域滲透的新趨勢。這正是兩條線、兩個不同角度相互交織、協同發展一個例証。 二、從作戰概念演進看,美軍網絡力量歷經三個概念階段並開始轉入新時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