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央行发布工作论文: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8)

第三,Token的快速变现机制影响了区块链项目投融资双方的利益绑定。现实中很多投融资条款的前提是股权不能转让,股权的非流动性将投融资双方的利益绑定在一起,激励他们共同努力,直到公司上市后他们的股权才可能变现退出。

相比之下,区块链项目的Token在加密货币交易所挂牌的标准要低得多。很多区块链项目在还处于白皮书阶段时,早期投资者和项目团队持有的Token就可以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所变现,而他们在Token变现后认真做项目的动力就可能显著减弱。在很多区块链项目中,因为Token持有者在项目治理中的地位比较模糊,Token的快速变现机制更不利于投融资双方的利益绑定。Benedetti和Dostoevsky(2018)用ICO项目推特账户的活跃度来衡量,到ICO后120天,只有44.2%的ICO项目处于活跃状态。Token的快速变现机制也是与ICO有关的各种投机、炒作甚至欺诈活动的重要根源之一。

第四,链内治理(on-chaingovernance)和链外治理(off-chaingovernance)的结合问题。链内治理的特点是地址匿名、去信任化环境以及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链外治理的特点是真实身份、诚信记录、重复博弈形成的信任和声誉、非正式的社会资本和社会惩罚以及正式的法律保障。两类治理能否有效结合,是一个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一些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做了有价值的研究。第一,关于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即没有一个区块链系统能同时具有准确、去中心化和成本效率这三个特征10。Abadi和Brunnermeier(2018)的理论分析表明,中心化账本具有准确性和成本效率,其维护者可以获得垄断租,特许权价值激励它们准确记账。分布式账本给予记账节点奖励以激励它们准确记账,但通过POW选出记账节点又牺牲了成本效率。信息在区块链分叉之间的可转移性以及“矿工”之间的竞争,会促成“分叉竞争”。“分叉竞争”有助于消除单个区块链系统享有的垄断租,但也可能带来不稳定性和不协调性。

第二,关于POW的利弊。以比特币为代表的POW仍是区块链中占主流地位的共识算法,POS的安全稳定性还没有像POW那样经受长时间检验。Biais et al.(2018)认为,在基于POW的公有链中,随着“挖矿”总算力上升,“挖矿”难度将往上调,单个“矿工”对算力的投资将构成对其他“矿工”的负外部性。这样就会引发“挖矿”算力的“军备竞赛”,并造成“挖矿”领域的过度投资。Ma et al.(2018)的理论分析发现,比特币“矿工”可自由进入的安排,是比特币“挖矿”消耗资源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比特币算法内嵌的“挖矿”难度调整机制对“挖矿”消耗资源影响不大。

第三,POW“挖矿”的经济学问题,特别是交易费率的影响因素。Houy(2014)从理论上研究了比特币“矿工”在打包交易时面临的经济学问题。一方面,打包的交易越多,“矿工”越有可能获得手续费。但一方面,打包的交易越多,区块越大,区块在分布式网络中传播并成为区块链共识所需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成为“孤块”。对两个“矿工”的博弈分析发现,在一定参数假设下,两个矿工都挖“空块”(也就是不打包任何交易)可以成为博弈均衡,应对方法是提高手续费率。Huberman et al.(2017)研究了比特币系统的物理性能对用户和“矿工”的影响。用户希望自己的交易能尽快被处理,在系统物理性能有限的情况下,会提高交易费率,以吸引“矿工”优先处理自己的交易。而“矿工”在经济激励下,也有动力维持比特币系统的基础设施。因此,物理性能有限是比特币系统在去中心化环境下维持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Easley et al.(2018)对2011年-2016年比特币系统的实证分析发现,比特币系统越拥堵(用比特币内存池大小和交易写入区块链前的平均等待时间来衡量),交易费率为0的交易写入区块链的可能性越小,写入区块链的交易的平均费率越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