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央行发布工作论文: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2)

本部分对区块链技术给出经济学解释,辨析在与区块链有关的共识、信任和智能合约等方面的常见误解,为第三部分研究区块链的经济功能打下基础。

(一)区块链的Token范式

目前主流区块链系统,不管采取以比特币为代表的UTXO模型,还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账户模型,也不管脚本语言是否具有图灵完备性或是否支持智能合约,都具有3个关键特征,可以归纳为“Token范式”:

第一,共识算法针对区块链内的Token。Token本质上是区块链内定义的状态变量,Token可以在区块链内不同地址之间转让,转让过程中Token总量不变(也就是在转出地址减少1个Token的同时,转入地址增加1个Token)。有些区块链系统限定了Token的总量上限,比特币就属于这种情况。

Token在区块链内不同地址之间转让时,Token的状态(指区块链内各地址内有多少Token)更新和交易确认同步发生。比如,Alice向Bob转了一笔比特币,这笔比特币交易被记入区块链的同时(也就是交易被打包进某一区块并接入区块链),Alice和Bob对应公钥的UTXO(可以理解为比特币区块链内的账户余额)同时更新。因此,Token被交易时,不会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结算在途资金或结算风险。

第二,Token与智能合约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Token本身是智能合约的体现。比如,以以太坊ERC20为代表的Token合约规定Token的总量、发行规则、转让规则和销毁规则等一系列逻辑。Token合约管理着一系列状态,记录哪些地址有多少Token等账本信息。在Token合约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对Token执行复杂操作的智能合约。这些智能合约执行的结果主要是,Token的状态发生变更。本部分第三小节将分析智能合约的功能。

第三,按照是否与Token的状态和交易有关,区块链内的信息分成两类——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这两类信息在共识算法下有完全不一样的地位。节点在运行共识算法时,重点检验第一类信息是否符合预先定义的算法规则,第二类信息作为Token交易的附加信息写入区块链,节点不会检验这类信息的真实准确性。比如,比特币节点会检验随机数(nonce)是“挖矿”问题的解,以及区块中的交易在数据结构、语法规范性、输入输出和数字签名等方面符合预先定义的标准。但对比特币创世区块中的“TheTimes03/Jan/2009Chancelloronbrinkofsecondbailoutforbanks”,节点不会也没有能力验证这句话的真实准确性。

区分这两类信息是理解区块链共识范围的关键。区块链共识针对与Token的状态和交易等有关的信息。比如,比特币共识决定了截至某一区块,各地址对应的UTXO数量以及地址之间转让比特币的记录。而区块链内与Token的状态或交易等无关的信息基本不属于共识的范围。特别是,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的机制,一般被称为预言机(oraclemechanism)。如果区块链外信息在源头和写入环节不能保证真实准确,写入区块链内只意味着信息不可篡改,没有提升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但区块链有助于解决数据登记追溯问题,登记在区块链内的数据有可追溯的主体身份签名并可用于事后审计,而且上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也有助于控制操作风险。

(二)区块链内的共识和信任

共识(consensus)和去信任(trustless)是区块链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这两个概念脱胎于计算机领域,很难在经济学上予以严格定义,却很容易被误解。比如,将共识等同于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或实现了共同信念,将去信任等同于没有信用风险。

1.共识的界定

目前对区块链共识的讨论,涉及三种不同语境下的共识概念——机器共识、治理共识和市场共识,其中治理共识和市场共识可以称为“人的共识”。很多误解就源于混淆了这三类共识,或者泛化了共识的范围和性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