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区块链研究概况:现状、热点及演化(4)
时间:2023-10-05 21: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是作者对该文中心内容的高度提炼,体现了该文所属领域。对文章关键词的整体分析能提炼领域发展的热点以及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针对中文期刊中11711篇区块链相关文章,我们利用 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并进行各年关键词聚类分析、整体关键词聚类网络分析、整体时间线聚类分析,力图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区块链研究的知识网络、热点分布和研究演进情况,以期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参考。 1.逐年来看,学界研究方向与业界热点相契合 首先,我们针对相关文章进行逐年聚类,以探究每一年的主要研究分支。图中各节点代表文章中的关键词,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两个关键词在一篇文章中共同出现,连线粗细反映共同出现次数多少。当一部分关键词频繁共同出现或仅与特定关键词共同出现时,就可以认为这些关键词同属于一个主题、同属于一个研究分支,便可归为一个聚类,其中最能代表该聚类的词(一般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以聚类标签(#x)的形式呈现。各年份聚类图中所显示的聚类均为关键词总频次较多的聚类,一些分支的研究可能在该年已经开始,但文章数未形成较大规模,在聚类图中便不能展现。 2013-2017年的聚类情况如图3-1所示,其中#7、#8和#9三个聚类都是针对虚拟货币及其影响的探讨,反映出区块链早期的研究热点,从比特币价值的市场波动情况、币值变动对投资人的影响到虚拟货币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等角度进行了许多研究。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领衔网信办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并在国内禁止ICO(首次币发行),也引起了学界对于虚拟货币法律层面的探讨,从研究热点中也可以较为明显地体现。 技术层面上,#0和#6两个聚类都与区块链技术研究密切相关。最早出现的研究聚焦于以在密码学为代表的信息安全领域;2013-2014年间,Vitalik Buterin首次提出以太坊的概念,使智能合约开始被学界广泛关注,并尝试将其拓展到其他领域的应用中。 从应用层面,#1、#2、#3、#4四个聚类均体现了学界在相关领域的探索。可以看出,早期区块链应用集中出现在银行、保险等经济金融领域,并产生了区块链金融这一重要的研究分支。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也明确将金融定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聚类#5中也显示出,截至2017年,区块链已经被许多机构尤其是金融类机构定性为具有颠覆性与重要价值的新兴科技,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并列。 图3-1:2013-2017年区块链领域研究热点 图源:01区块链根据文章分析情况制作 时间进入2018年,针对虚拟货币和ICO的研究明显减少,但由于比特币的大涨及其巨大的公众影响力,学界仍在关注其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7),并常常将其作为介绍区块链的切入点。在应用层面,区块链在新闻业(#3)等非金融行业的应用开始取得成绩;在金融行业,区块链金融开始衍生出供应链金融(#9)、普惠金融(#8)、金融监管(#10)、支付清算(#11)等研究分支,汇丰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601939,股吧)等商业银行巨头的入局也使得区块链金融的研究热度急剧上升。 在技术层面,数据相关话题成为了区块链的研究热点,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何保证数据共享过程的安全、如何提高数据分发的效率,都是在这一年主要探讨的问题。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自身处理效率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也被频繁提及,如何设计技术方案使两者优势互补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图3-2:2018年区块链领域研究热点 图源:01区块链根据文章分析情况制作 2019年,区块链的应用更加百花齐放,在农产品(000061,股吧)(#0)、版权保护(#9)、电子发票(#4)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024会议”之后,学界基于总书记提到的金融、商业、民生、政务、智慧城市、城际互通六大应用场景开展了广泛讨论,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被反复提及。同时,金融科技(#2)成为了继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等概念后,对金融和信息技术交叉领域一个新的定义。学界对于金融科技的内涵也基本达成共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ABCD)作为金融科技的主要技术,被寄予了创新、变革传统金融行业的厚望。 图3-3:2019年区块链领域研究热点 图源:01区块链根据文章分析情况制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