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区块链研究概况:现状、热点及演化
时间:2023-10-05 21: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报告摘要: 1、区块链技术伴随比特币发展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早期研究更多关注比特币,2016年以后,国内国际学术界在区块链领域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且研究热情不断提升。目前,相关文章可粗略分为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 2、从学科分布角度来看,计算机和金融是区块链研究的主要领域。计算机软件与应用、金融和信息经济三个学科覆盖了区块链相关文章的50%以上,我国区块链相关文章多发表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等期刊上。 3、我国区块链领域高被引文章多发布于2016-2017年,处在区块链研究的早期,且以综述类文章为主,奠定了后续学者研究的基础。 4、通过对区块链相关文章逐年进行关键词网络聚类发现,学界研究热点每年都有所变化,从虚拟货币开始,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且一直紧跟产业界的发展和时事热点。 5、通过对区块链相关文章整体进行关键词网络聚类和时间线聚类发现,2013-2015年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且进展较慢;2016-2017年形成了多个研究分支并具备一定规模,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2018-2020年内各个研究分支均取得长足进展,区块链整体研究网络逐步完善、研究领域逐步拓展。 6、高校和附属研究院是我国区块链研究的主阵地,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较为活跃。各科研机构依靠自身学科优势,在区块链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体系,涌现出许多科研领军人物和专门的科研团队。 7、中国在区块链领域后续的研究中应当保持现有优势,发掘优秀人才,打造领军团队,加强指导和激励,促进产学合作。 本报告是《链上新趋势: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普查报告(2020)》系列报告(三),后续报告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文 | 孙翼 审 | 于百程、蒋照生 区块链最初为大众所关注,便是伴随着比特币的兴起。2008年11月中本聪在“密码朋克”发表了题为《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阐述了一个基于P2P网络、加密算法、时间戳、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构架。这种将交易写入区块并利用密码学方法串联的设计,宣告了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但作为支撑比特币运行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萌芽要早于比特币的诞生。Leslie Lamport等人1985年提出的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Stuart Haber与 Scott Stornetta在1991年发表的论文《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怎样为电子文件添加时间戳》)等,都被看作是区块链思想早期的酝酿,戴伟(Wei Dai)在1998年提出的匿名分布式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虽然只在小范围内产生了影响,但常被看作是比特币的灵感来源。 不过,在比特币诞生之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区块链的关注仅停留在加密货币层面。直到2014年前后,业界开始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价值,并尝试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其用于加密货币外的应用领域。2015年10月,《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发表了《制造信任的机器—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如何改变世界》(The Trust Machine: How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 bitcoin could change the world)的封面文章,成为区块链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从该文起,全球各大监管机构、研究机构及商业机构(如摩根士丹利、英国政府、花旗银行等)争相开展“区块链”相关的深入讨论,学界针对区块链相关领域的大规模研究也正式拉开序幕。 我国针对区块链的研究也是从2015年前后开始,之前一直着眼于阐释比特币的运行原理及其内在经济逻辑。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谈到央行数字货币相关问题时提及“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从而引发了金融界对区块链技术的讨论;2016年12月,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区块链被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列为重点加强的战略性前沿技术,推动了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如今,区块链的相关研究已经涉及底层技术、应用场景、技术融合、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站在区块链十二年发展的时间节点上,01区块链通过对国内区块链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希望能更好地回顾和总结区块链的研究热点与动向,为行业中的同仁提供更清晰的参考。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What about today?” 一、区块链发展与学界研究概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