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DeFi真相:泡沫、变局与未来(2)
时间:2023-09-27 02: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以太坊难以承受之重 随着DeFi的火爆,大规模的频繁操作使得以太坊再次出现此前的“老毛病”:网络拥堵与高企的Gas费用。随着以太坊网络使用率的不断饱和,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形成了严重的堵塞,从而大幅增加了以太坊上的交易成本。8 月13日,以太坊上的交易费用达到三年内历史新高:每笔 330 Gwei,平均单笔交易费用超过6美元。 由于几乎所有DeFi合约都需要多步授权、交互的操作,每步操作都必须消耗一笔高额 Gas费。而“挖提卖”过程的本身,也会因为合约的复杂性需要用户支付更高额的 Gas 费用。如此一番操作下来,可能手续费就要达到上千元,据不完全测算,投入资金在3万美元以下的“小散”,其通过流动性挖矿获得的投资收益,基本难以覆盖交易成本。 与此同时,DeFi生态看似热闹,真正参与的人数实际不多,并且主要集中于大额资产用户。根据 Etherscan 上的数据,截止目前,整个 DeFi 市场的用户数约 25 万。根据Debank的8月19日的最新数据显示,除了Uniswap V2的24小时用户数超过了两万,其余知名dex项目24小时用户数寥寥,Curve只有368,1inch为859,Balancer为1851。 无论是区块链,还是DeFi,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就在于提高社会流动效率,降低信任与交易成本。而以太坊由于受到自身技术水平的局限,根本无法承载起DeFi的发展。 如今,一些竞品公链都在千方百计想要跟上DeFi的热潮,从波场到波卡再到eos,所有公链都对DeFi虎视眈眈,波场的孙老师更是再次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样。 然而,目前市面这些“伪公链”,尽管不同程度上解决了TPS和高昂手续费的问题,却“不约而同”的丧失了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分布式和无准入性的根本特点,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区块链。 DeFi的未来之路 虽然我们无法猜测此轮DeFi泡沫将在什么时候破灭,但是我们相信,此轮泡沫过后,应该会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在我们的梦想中,真正的DeFi是这样的:人们的绝大多数链下资产和个人信用,都将在法定背书的前提下实现“上链”。人们的借贷、交易、保险等众多金融业务,不再需要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而是藉由庞大的DeFi市场,通过各种智能合约实现“自由金融”。这些受监管的智能合约平台仅需要少量的维护人员,只需收取不到当前“息差”和佣金十分之一以下的费用。在DeFi的场景下,一方面,资产与资金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杜绝了各种挪用和作恶;另一方面,成本的大幅降低,将为实体经济释放大量资源。 实际上,我们离真正的DeFi至少还差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条真正的好的公链,以及现实资产与信用的上链。 在公链方面,我们一如既往地看好国产公链Conflux对未来DeFi场景的支撑作用。Conflux作为一条高TPS的真正POW公链,其不仅拥有比以太坊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手续费,而且独创了“代付功能”,允许智能合约的创造者或者维护者决定是否替用户代付交易费,这一机制可谓是“为DeFi而生”。 “代付机制”可以降低 DeFi 使用者的加入门槛,从而帮助 DeFi 开发者更好地去推广自己的产品,构建一个用户体验更好的 DeFi 生态。Conflux 的这一设计,将为更多的小额转账、小额支付、小型玩家创造更多参与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DeFi产品方面,我们同样看好的是国产DeFi项目dForce。尽管目前dForce同样在采取流动挖矿的策略,但是作为国内最懂区块链和金融的一支团队,其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DeFi 协议集群的发展思路,将在泡沫过后沉淀下更多有用的东西。 在资产与信用上链方面,关键在于得到政府从法律层面的重视与支持。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在率先开展“不动产上链”的探索和试点,随着合规的多元化链上资产的不断增多,整个DeFi市场将会实现真正的繁荣。 我们有时无能为力,只好拥抱泡沫;我们必须认清本质,坚持深耕实地;我们应当看得更高,一起仰望星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