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建设和改造若干问题的思考(3)
时间:2023-04-06 11: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默认发布 点击:次
综上所述,每种技术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没有一种技术是十全十美的。各地只有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网络状况、资源占有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 最后一公里与最后一百米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EoC技术应用定位的:是用于光纤到楼还是光纤到小区?本来这种方案是伴随光纤到楼产生的,因此,这种技术适合最后100米,甚至最后30米。问题是现状80%以上的网络光节点用户数在500以上。因此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都想努力使这种技术适应现状。这样一来就带来了许多问题:传输距离、接入用户数、媒介控制协议。传输距离尽管比较好解决:加中继。但中继带来一系列问题:成本增加、维护复杂。低频段技术本身传输距离可以远一些,但仅仅是电缆损耗小,器件损耗跟高端是一样的。因此用户数多了以后损耗同样很大(分支分配损耗),不中继也不行。即使从传输角度可以不中继,但随着损耗增加,速率肯定会下降,不管高端、低端。最难解决的是接入用户数。现有的EoC技术有不少原来是为解决家庭联网的。家庭联网接入终端比较少,要求终端之间互联互通,传输距离也比较近,这些跟接入要求正好相反。即使经过改进,现有的EoC技术接入用户的能力也有限,一般只有几十户。接入用户数还受媒介控制协议限制。最初各种调制技术基本上都是基于CSMA/CA(载波侦听、避免碰撞)的,这种协议比较适合总线型共享介质(无线环境类似),前提是可以侦听。但在同轴分配网条件下、特别是多级分支分配级联的条件下许多终端之间无法侦听,因此造成无序碰撞,无法维持正常通信。针对这一问题,各种技术都改进了协议,使之支持TDMA。但技术改进一般都不到一年,因此都还不十分成熟:多用户情况下不能很好兼顾速率与链路损耗,特别是各用户损耗不同时。 另外,EPON适合光纤延伸的应用场合。如果光纤不延伸,光纤收发器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此时不需要重新敷设光缆,而光纤收发器成本更低、技术更简单(只是物理层),带宽也占优势:GEPON按32分路计算,ONU平均带宽只有30M;光纤收发器可以是100M,也可以是1000M。 以上主要从技术角度分析,在EPON+EoC系统中,EoC比较适合最后100米的应用;大范围覆盖主要靠EPON等光技术。 从市场角度看,要加快光纤到楼的步伐。这里面包含几层意思:一层是光纤比面条便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低于铜缆。还有一层是竞争。电信去年部署EPON的指导意见是:第一,有需求的上,这是正常的做法;第二,有竞争的上,这是超常的做法。现在电信在新建小区推行光纤到楼、到单元,老区光纤逐步向前推进。我们不做就把地盘让给对手了。另外,从竞争的角度,电信目前用户带宽开始向4—8M推进。如果把EoC用于大范围、多用户(500户以上),带宽肯定没有优势。 如果光纤到楼,一个ONU覆盖50—100户,那么在带宽上很容易超过电信。我们要用两只手抓紧干自己的事,要用两只眼盯着对手,特别是强大的、走在前面的对手。一方面可以借鉴、学习,另一方面做好竞争的部署。最后,这是方向。5年左右大概基本上都是光纤到楼、到户了。日本目前EPON 80美元一线,百万量级。中国千万量级,5年之内肯定可以降到跟DSL差不多的价格水平。 总之,笔者主张加快光纤到楼的步伐,用EoC技术解决最后100米接入。现在这种技术出现的问题(技术、经济)多数都是因大范围、多用户产生的,如果用在最后100米就好得多。 关于WiFi 最开始推向市场并在各地试点应用的EoC是WiFi技术,但目前WiFi在市场上的表现很一般。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市场问题。从技术上说,WiFi(应用于同轴)技术进步比其它EoC技术慢、频谱效率较低。其实WiFi技术本身进步并不慢,在采用802.11n标准后频谱效率也大大提高了。WiFi还有应用上的优势:在IP领域除了LAN以外还没有看到那种技术比WiFi应用更广泛。现在它不仅应用于WLAN,还在向MAN和PAN领域延伸;不仅应用于无线,还应用于有线。由于应用广泛,产品销量很大,因此价格低廉。有统计资料表明,60%以上的通信业务量发生在室内;同时60%以上的通信业务量由移动终端产生。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室内移动业务是最主要、最大量的,室内移动多媒体通信是最有前景的。室内移动恰恰是WiFi最强的领域。如果用有线做接入,无线做室内联网应该是WiFi(EoC)最大的优势:技术统一,好管理、价格低。还可以把接入和室内联网做成一体化的产品,更好管理、价格更低。 近期与长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