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郎海啸,交易商感受像“9·11”(瑞郎冲击)
时间:2024-03-30 14: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原标题:瑞郎海啸,交易商感受像“9·11”(瑞郎冲击) “在中国,人们更喜欢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如何鼓励中国人参与外汇市场投资?” “我认为外汇投资并不适合所有人。与其他投资活动相比,外汇投资需要大量的时间,你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市场行情,但相应地你也能收到很好的回报。” 这是《国际金融报》记者与英国艾福瑞公司CEO大卫·霍奇(David Hodge)在去年11月20日采访中进行的对话。当时,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外汇经纪商,艾福瑞公司正在积极开拓亚洲市场。大卫·霍奇此行目的就是为了筹备上海办事处。在完成采访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韩国进行访问。 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卫·霍奇始终表现得兴致勃勃。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自己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中国人的理财素养非常高,他们只是缺少投资的机会。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是一个突破。” 然而两个月后,拥有17年历史的艾福瑞公司轰然倒下。因为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弃瑞郎兑欧元上限,导致包括艾福瑞在内的多家外汇交易商出现巨额亏损。在经历了一个周末的挣扎之后,艾福瑞公司没有找到接手的买家,只能宣布进入破产流程。 1月20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再次联系大卫·霍奇,却收到了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公关经理凯蒂·布鲁姆黑德(Katy Broomhead)的回信。而就在前一天,英国高等法院已经任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成立联合特别管理团队接管英国艾福瑞有限公司。 “在现阶段,特别管理团队没有更进一步的评论。”凯蒂·布鲁姆黑德在回信中答复记者。 黑色的一周 消息来得很突然。1月15日晚间,瑞士央行突然“变脸”,在宣布降息的同时还放弃瑞郎兑欧元1.20的干预水平。消息传出后,瑞郎兑欧元汇率一度飙升38%,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方荣立是上海川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一名外汇分析师。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瑞士央行的决定令市场感到非常意外。“当时我正在开车,接到了电话说瑞郎对美元涨了2000多点,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方荣立说,“我马上把车停到路边,看了手机后确认这是真的。” 而瑞士央行的突然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货币“海啸”。全球多家外汇交易商、对冲基金和银行遭受巨大损失。 美国上市外汇经纪商福汇集团(FXCM)宣布,公司账面上出现约2.25亿美元的客户欠款。当天纽约上市的福汇集团股价从12.63美元一度跌至1.49美元,跌幅高达88%。最终,FXCM福汇从美国上市资本集团Luecadia融资3亿美元,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投行在此次危机中也损失惨重。瑞郎突如其来的升值给花旗集团带来共计1.5亿美元的损失。德意志银行的损失也达到了1.5亿美元,巴克莱银行的损失接近5000万美元。 彭博新闻社报道称,操持Everest Capital基金公司的马尔科·迪米特里杰维奇(Marko Dimitrijevic)正在关停旗下最大的对冲基金Global Fund。该基金自2014年底投入8.3亿美元做空瑞士法郎。近日瑞郎大涨后,该基金几乎血本无归。 “市场的反应完全令人意外,非常暴力,(瑞士)央行没有给市场准备时间。”IG集团市场分析师亚历山大·巴拉代说,“(这个决定)引发恐慌。” 而艾福瑞公司更是陷入破产的危机。在早前的一份声明中,艾福瑞公司称:“瑞士央行意外改变政策,放弃瑞郎/欧元上限引起的汇价波动,导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流动性极度匮乏。” “这导致大部分客户蒙受损失超过了他们账户资金。客户无法弥补损失的时候,就会将损失转嫁给我们。这迫使艾福瑞证实公司已进入破产状态。”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艾福瑞公司上海代表处市场总监曹阳。她告诉记者,目前艾福瑞公司上海办事处还是正常上班,大家都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这次瑞郎事件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当年‘9·11’事件的严重程度。”曹阳说,“当年美元暴跌了900多点,而这次瑞郎暴涨3000多点。再加上瑞郎的流动性没有美元好,导致用户账户瞬间爆仓。” “黑天鹅”来了 新加坡FX1外汇学院创始人兼总裁马里奥·辛格(Mario Singh)认为,此次瑞士央行的意外举动引发金融市场“海啸”,算得上外汇史上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