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ETF市场持续扩容2万亿时代“路”在何方?:外汇

  2023年在绝大多数权益产品规模缩水的背景下,以ETF为代表的指数产品是极少数实现规模增长的品种。自2004年国内ETF问世到2020年,16年完成了第一个1万亿规模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ETF规模快速发展,产品的规模和种类都在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3年仅三年就完成了第二个1万亿规模的加速。

  12月19日,联办集团、和讯主办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2024年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和讯网第二十一届中国财经风云榜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在由知名ETF博主“望京博格”郑志勇主持的“2万亿时代,ETF业务发展方向”圆桌论坛中,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赵云阳、嘉实基金指数投资负责人刘珈吟、汇添富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副总监过蓓蓓就此主题发表了见解。

  国内ETF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赵云阳认为,从空间、结构、生态三方面可以看出指数化投资来到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从空间上看,ETF是一块“大蛋糕”,想象空间非常大,全行业都在进行资源的投入;从结构上看,ETF发展的侧重点由主题ETF和行业ETF转向宽基指数,这一趋势未来有望更加清晰;从生态上看,ETF是体系化的工程,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个行业都在努力提升每一个底层的结算效率。另外,参照美国的经验,未来国内固收ETF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宽基ETF、涨得好的ETF、跌得多的ETF是今年ETF流入的方向”,刘珈吟同样认为,ETF在空间、结构和生态上大有可为。相比中国投资ETF投资者在中国股民的占比,中国投资ETF投资者的渗透率有望提高;相比美国市场主动权益规模与ETF规模的比值,中国主动权益与ETF规模的比值有改善的空间;相比美国市场ETF在股市流动性的占比,中国ETF在股市流动性的占比还有不小的空间。

  过蓓蓓明确表示,ETF市场空间远远没有到顶部,未来空间还非常大。从全球范围来看,ETF之前最大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其次是欧洲,然后才是亚洲区域,近年来整个亚洲区域ETF增速开始大爆发,中国大陆ETF增速放在整个亚洲区来说都是不小的。她认为,产品的多元化、投资者专业化、解决方案的定制化是ETF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郑志勇说,ETF是一个被动产品,但选择ETF产品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目前主动基金经理主要是做择时和资产配置,在美国投资顾问通过指数基金构建组合,主动基金经理资产配置的作用被剥离,这个趋势在国内也有可能出现。

  不同投资者选择ETF有哪些偏好?

  谈及ETF投资者构成,赵云阳表示,投资者构成取决于发展模式,日本ETF市场绝大部分是机构参与,而在美国ETF市场中机构占到60%的权重,中国处在ETF发展早期,依然是机构投资占比较大,未来国内ETF市场向美国方向发展更加符合潮流。他补充,趋势投资者、情绪投资者以及套利投资者的需求各有不同,一个产品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根据产品属性进行引流是合乎情理的,例如,部分散户会利用港股来抢反弹,所以部分港股ETF中也有散户份额占多数的情况,而基金公司的ETF团队要做的就是努力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工具。

  根据刘珈吟的分析,不同投资者都可以通过ETF来实现多元的投资目标,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ETF产品有不同的喜好。宽基类产品以及跌幅领先的产品里面,机构和个人的占比不分伯仲,而在涨幅领先的产品里面,个人投资者偏向于强趋势、连续上涨、涨幅空间比较大的科技类ETF,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这种比如说稳定性强、高股息、低波动的产品。

  “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两者的底层思维都是非常相似的,先抓住投资方向,再抓结构性收益,因此伴随着整个ETF规模扩大,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占比没有太多变化,机构和个人都在贡献力量,规模、份额是同步增长的。”过蓓蓓解释称,个人把股票仓位向ETF进行接换,机构把主动基金的仓位转换到ETF中,把ETF作为自身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是比较明显的趋势,另外,通过陆股通进来的北向资金开始进入ETF前十大持有人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

  如何看待ETF降费率?

  在ETF规模快速增加的同时,管理费率也在不断降低,根据费率改革工作相关安排,主动权益类基金先行降低费率水平,随着头部基金公司旗下部分ETF产品降费,公募降费改革的范围已从主动权益基金扩延至被动指数型基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