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第一视点丨“莫名其妙” “无中生有” “点石成金”——义乌故事:何以勇立潮头

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提起义乌这座浙中城市,人们常不吝赞叹——“世界的义乌”。

20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个调研的县级市是义乌,其后又连续10多次到访。

他将义乌的发展生动概括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要求全省学习推广义乌经验,并亲自推动义乌改革再出发。

在各领风骚的中国县域发展史上,土地狭小贫瘠、毫无资源优势的义乌,如何一直保持活力、延续热度、闻名世界?

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在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再次考察调研义乌之后,我们走进义乌,寻找答案。

(一)义乌经验

义乌崛起的经历,很多人耳熟能详。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情节,是1982年春天,一名叫冯爱倩的农村妇女,因摆摊被查处,直接“闯”进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的办公室,拍着桌子说,“希望政府给农民一口饭吃”。

故事从这里开始。谢高华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带领干部群众,冲破各种束缚,启动了义乌改革,拉开了传奇大幕。

1982年,义乌湖清门马路市场场景。拍友 金福根 摄

1982年,义乌湖清门马路市场场景。拍友 金福根 摄

1982年8月25日,义乌县稠城镇整顿市场领导小组下发“一号通告”,开放“小商品市场”,一个在稠城镇湖清门,一个则在廿三里镇。

3个月后,义乌县委召开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长途贩运、允许城乡开放市场、允许多渠道开展竞争。

谢高华当场表态:“出了问题我负责!”

从此,几十万敢创业、肯吃苦的义乌人,欢天喜地涌进市场,甩开手脚大干起来。一块木板、两条凳子,小摊从城外摆到城内,一直摆到县政府门口……

小商品市场从第一代建到第四代,从露天到室内,设施越来越完善、名气越来越响亮,也吸引了天南海北来打拼的人。这当中,年轻的绍兴上虞人张吉英跟随走南闯北修伞谋生的父亲,到义乌走访两次后,在上世纪90年代开业的篁园市场,摆出一米长的摊位,卖起了雨伞。

凭着改革起家,靠着改革成长。到21世纪初,昔日“鸡毛换糖”的义乌已经“飞上天”,拥有全国最大最知名的小商品市场,开启了从内贸为主向外贸为主的转型。

这里的改革传奇,也引发了习近平同志的关注。

2002年12月27日,刚任省委书记一个多月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义乌调研。

这也是他到浙江工作后,调研的第一个县级市。

在当时还是一片黄土的商贸城二期工地上,他留下承诺:“我今后会经常来义乌看看。”

说到做到。

2003年,习近平同志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开幕致贺信;

2004年7月,再赴国际商贸城考察,10月,他出席义博会开幕式并致辞,还参加了商贸城二期开业仪式……

国际商贸城二期建成开业。拍友 金福根 摄

国际商贸城二期建成开业。拍友 金福根 摄

也是在这一年,在篁园市场卖了7年雨伞的张吉英,租下15平方米的店面,入驻商贸城二期一楼。

年轻的约旦小伙穆罕奈德,在稠州北路上,开出了属于自己的阿拉伯饭馆——花餐厅。

义乌,像花一样,充满朝气和希望。

一直对义乌发展怀着深厚感情的习近平同志,基于深入调研和思考,在2005年11月作出批示,要求省委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调研组,好好总结推广“义乌发展经验”。

第二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

在杭州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采访团采访时,习近平同志这样阐述他眼中的义乌:“义乌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强县(市),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义乌的发展经验既有独特之处,也具普遍意义。”

2006年6月8日,习近平同志第8次赴义乌调研。此行的目的,是推动已在浙江掀起的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热潮向纵深发展。

在横塘村村委会举行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总结说:“义乌的发展,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