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苹果遭起诉后“服软 ”,Apple Care背后还有利益空

日前,Berry 发帖分享了他购买 Apple Care+ 后被苹果拒保,向苹果发起诉讼的案件经历,苹果方面提出了和解,但被 Berry 拒绝。

Apple Care 背后究竟有利益空间吗?未来苹果还能凭借所谓售后服务优势,受到青睐吗?

苹果 " 服软 " 了。近日有消息显示,苹果无端强硬向购买 Apple Care+ 的 iPhone 用户 " 拒保 ",遭到消费者发起的诉讼后,苹果方面寻求和解。

在移动终端应用中最热门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简单搜索 " 苹果 + 维权 " 后,可以看到有多名用户发帖分享他们与苹果售后打交道时的不愉快经历,如 " 购买 AC+ 后苹果手机被拒保,艰难维权中 ";在微博平台,今年 9 月一名公众人物在苹果门店前怒摔 iPhone 的视频曾一度登上热搜,苹果售后保修一时引起广泛讨论。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消费电子科技公司,过去产品与服务一直以高品质著称。在国内,尽管此前部分市场行为曾让其蒙受一定损失,但在舆论和企业形象上,苹果更多扮演 " 受害者 " 的角色,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关注和认同其经营与产品理念的拥趸。

然而今年以来,公众视野和社交领域中越来越频繁的偶发个例,让大众更加谨慎地审视苹果这家市值超 3 万亿美元的巨头企业:在面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苹果究竟是否 " 越界 " 了?

苹果寻求和解,抗诉理由均无实质证据

《科创板日报》记者关注到,日前在小红书平台,一名叫做 Berry 的用户发帖分享了他购买 Apple Care+ 后被苹果拒保,向苹果发起诉讼的案件经历和最新进展。

在开庭前和法庭流程结束后,苹果方面数次 " 服软 ",向 Berry 提出和解,甚至承诺可免费提供产品维修。不过均被 Berry 拒绝。

据 Berry 分享,他购买的 iPhone 12 Pro 产品意外进液,在送苹果官方维修后,被苹果方面告知,由于产品检测发现存在拆修痕迹等非授权改装,所以即便购买了 Apple Care+,也无法得到保修。

Berry 不认可苹果方面说法。他表示,在进液送检前,该产品曾经在苹果官方进行维修,认为可能与此前苹果工厂组装、拆机维修留痕有关。

Berry 购买苹果产品及额外的 Apple Care+ 后,维修送检但被苹果拒保的情况并非孤例。除各平台大量可查相似案例外,据 Berry 分享,仅与他情况相同而起诉苹果的用户就有十几位。

Berry 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且似乎没有法律背景。自去年 11 月发起诉讼,Berry DIY 拟写诉状并多次提交,最终在今年 3 月的上海法院正式进入立案流程。诉讼进行至今,Berry 表示,得益于社交平台经验互享," 已经认识了近百位跟我一样遭遇的苹果用户了 "。

苹果方面律师团队在与 Berry 的诉讼庭审中提出,拒保理由其一为非授权改装。但据 Berry 称,苹果方面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对此并未提供任何证据。

眼看上述策略未奏效,苹果方面当庭指控 Berry 存在故意损坏,但同样未尽举证责任。

针对此事,《科创板日报》记者向苹果方面发去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应。

Apple Care 背后究竟有利益空间吗?

Apple Care+ 是苹果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三包 " 规定基础上,为 iPhone 产品用户推出的服务保障,在花费约 1500 元购买后,苹果承诺可提供不限次数的意外损坏保修服务,且所需维修费用大大降低。

针对中国市场,近年苹果不断在调整其 Apple Care+ 政策。比如 2021 年由原来自设备激活日起 60 天内,不论线上线下均能购买 AppleCare+,变成线上购买日期缩短至 7 天以内;2020 年购买 Apple Care+ 后,曾规定一年最多进行两次意外损坏保修服务,后恢复不限次数;近两年不少用户发现,与海外市场服务体验不同,国内 iPhone 后期保修从直接更换整机,变为优先更换零部件,且增加了工厂检测的流程。

有观点认为,苹果上述单独针对国内政策调整涉嫌消费者歧视。但也有人士认为,这是苹果面对部分用户钻空子、" 故意骗保 " 的无奈之举。事实究竟为何?

一名苹果渠道商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向苹果 " 骗保 ",实际指的是 " 骗保修 ",而不是 " 骗保险 "。

据了解,曾有部分不法人士为换取苹果产品正版零部件,拆机更换假配件后以保修为由,可低价或免费换机;亦有不法人士通过人为破坏天线等零部件,在无需购买保险——且无需支付维修费用情况下,在苹果门店换得新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