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与审慎管理进路
时间:2023-10-27 15: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央行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性、可传递性、可编程性等特性为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但具体来说,央行数字具有哪些经济效应?如何完善央行数字货币的治理和规范体系?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新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燕红,长期深耕于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对于上述问题见解独到且具有前瞻性,因此邀请到陈燕红教授进行此次专访。陈燕红教授同时也是北京德和衡事务所常务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并且担任国际商会(ICC)银行专业委员会数字化工作组专家、天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在金融、银行、保险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法律实务与理论经验。 我们了解到您从数字货币刚刚产生时,就对“央行数字货币”开始了极具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那首先请问如何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定义? 陈燕红:央行数字货币(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简称“CBDC”),又称法定数字货币,是指由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新的法定货币形态,是法定货币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延伸,具有法偿性。中央银行发行的作为其负债的中央银行货币(基础货币)分为纸钞和中央银行存款(包括储备金存款)两种类型。纸质钞票可以全年( 365 天) 、全时段( 24 小时) 进行交易;中央银行存款,以前通过纸质的中央银行账簿进行管理,现在大多数国家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或电子化。中央银行存款主要用于银行间大额结算,其可用性受到中央银行结算系统运行时间和直接参与者进入央行账户资格的限制。与这两类中央银行货币相对应,CBDC 可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大众日常交易中替代纸币使用的CBDC; 第二类,以中央银行存款为基础,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等新技术用于大额结算的CBDC。CBDC被视为货币形态的一次重大革命,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基石。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和区块链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的支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货币形态也从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一直演变为今天的数字货币,货币的“无形化”已经超越了物理形态的限制,在提供支付结算便利化的同时,也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创新、金融基础设施的优化,以及金融效率的提升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相比较,有哪些特性? 陈燕红:不同于传统货币形态,CBDC 是基于密码学和网络点对点技术,由计算机编程产生,并在互联网等虚拟环境发行和流通的电子货币。它的发行和流通机制包含设计、印制、发行、流通、兑换、回笼、银行间结算、时间约束甚至智能合约等多重环节,因此在研发和实际应用中,CBDC 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特性。 第一,可控匿名性。非经用户(持有人),或有关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同意(授权或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法追踪(跟踪)数字货币的交易信息和实际用途。第二,不易伪造、变造性。伪造货币是指在CBDC的发行和流通过程中,仿照真币的密码(编码),采用各种手段制作的假币。变造货币是指在真币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改变CBDC原可执行脚本及计算机程序的假币。CBDC 应具备不被轻易伪造、变造的特性。第三,系统无关性。CBDC 应能够在多种交易介质和支付渠道上完成交易,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并能复用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第四,安全性。任何个体在交易时无法更改或者非法使用 CBDC。在实现路径上,CBDC 的安全性可通过硬件安全、密码技术等实现。第五,可传递性。CBDC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连续转让和交易。第六,可编程性。CBDC 可以附加用户自定义的可执行脚本,从而为基于数字货币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提供底层技术支持①。第七,可分性。CBDC 既可以面额为准作为整体使用,也可以被分为更小的单位使用。只需保证各部分面额之和与原面额相等,用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交易和支付。CBDC 的面额切分和交易,跟纸币的兑换( 例如 100 元人民币面额可以兑换为 5 个 20 元或者 100 个 1 元) ,找零( 例如 100 元人民币面额购买 20 元商品后找零 80 元)本质上是一样的。 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哪些经济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官方池协议上线你知道吗?
- 下一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整体实力已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