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郭善琪:共识经济学的渊源、现状与展望(5)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郭善琪:共识经济学的渊源、现状与展望 | 思想者四十人论坛

  0.3.3 共识经济学渊源之三:制度经济学

  历史是至关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向过去取经,而且还因为现在和未来是通过一个社会制度的连续性与过去连接起来的。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过去只有在被视为一个制度演进的历程时才可以理解。将制度整合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中去,是推进理论与历史的实质性一步。

  制度经济学集中研究的是人类合作问题——尤其是那些作为亚当·斯密《国富论》核心的允许经济从贸易中获取收益的合作。制度的演进为复杂交换时的合作方案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它决定了经济增长。

  Douglass C. North(1990)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讲的方式。

  制度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共识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契约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制度之一,共识是达成契约的首要条件,无共识,即无契约。制度是社会(社区、组织)秩序的保障,契约(成文契约或非成文契约)的集合体构成制度,共识是达成契约的首要条件,因此,无共识,即无制度。

  0.4 共识经济学的现状

  共识经济学(Consenomics)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诞生于戊戌年(2018)春天,目前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论研究框架,正在不断修正和完善。

  已经与某著名大学出版社达成了初步的出版意向,预计很快会签署出版合同。

  《共识经济学》预计会有30-40万字,至少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共识经济学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共识经济学基本判断

  第三部分:共识经济学基本理论

  第四部分:共识经济学实证与展望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主要是详细论述共识经济学异于现有经济学的独特的核心基本概念,譬如:共识、通证、契约等;同时也会对现有经济学的一些概念进行修正,譬如货币、信用等。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论述共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判断,最重要的基本判断包括三个:

  其一,人类社会经济是共识经济,共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其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共信力经济阶段(1944年之前)、公信力经济阶段(1944-2008)和共信力经济阶段(2008-)。

  其三、通证的价值来源是共识。

  第三部分内容是共识经济学基本理论,至少包括三个基本理论:

  第一个理论,共识论。共识的定义、共识的来源,从哲学层面、经济学层面、社会学层面,阐述共识的来源。具化共识的核心要素,共识的变迁,共识和契约制度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共识论要论述的问题。

  第二个理论,制度论。契约制度,人与契约,共识,制度又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它最终会影响到价格。制度影响了价格,这个判断不是我的判断,这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判断。

  第三个理论,通证论。通证作为传统经济体系里面,表现为货币,在区块链经济里面,就是数字通证(token),通证是整个经济体系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它把各个不同的经济要素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有活力的整体。

  共识经济学的实证结果如何?

  应该说,现在共识经济学刚刚有了个骨架,要说严格的实证,应该说还远远没有不够。然而,它基本的一些实证,一些分析,从目前的实际判断来看,基本上,共识经济学这个大的架构,它的框架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