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投资总监反思投资:要回归常识和本源 重视(2)
时间:2023-10-08 02: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高峰也表示,和去年6月初的高点相比,现在很多股票价格已经跌去了2/3以上,但估值依然不便宜,以至于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还是很难建立信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去年股市上涨时有多么疯狂。市场波动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盈利预期有偏差,把股票投资作为一个短期可以赚取高收益的市场;二是一些决定市场基础的政策不稳定和不明朗,参与各方也难以建立长期的稳定预期。 反思高杠杆 “高杠杆也是各国市场大跌的共同特点。高杠杆在A股市场的特点表现为高杠杆水平是非透明的、难以量化的。当市场下跌时,未知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2015年高峰期,场内的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股票质押余额逼近万亿元,这些都有实际数据,是可以观测到的。但是,场外的配资、HOMES拖拉机账户、伞形信托、结构化理财等杠杆却不可监测,规模预测也从最初的1.2万亿元直到最后的接近4万亿元。” 商小虎强调,市场需要高度重视高杠杆。 万家基金投资总监莫海波也表示,整个市场疯狂加杠杆的现象要控制,杠杆不能太高,这会导致疯狂涨跌。杠杆过高会导致市场投机气氛蔓延,完全脱离基本面的判断。 沙骎则表示,对于金融市场降杠杆的节奏,从有限的经历以及读过的部分海外文献来看,金融市场很少出现有序降杠杆。如果金融市场能够做到有序降杠杆,美国就不会出现次贷危机,欧洲也不会出现债务危机。实体经济或许能实现有序退出或降杠杆,但是在金融市场很难做到。因为金融市场上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会造成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我们在杠杆资金上是非常谨慎的,也没有凑热闹,事后来看是很正确的决策。” 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方伦煜说。 还有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反思去年的市场大跌,投资界做横向对比有些欠缺,比如台湾等地市场经验表明,加杠杆的市场下跌往往是非理性的。 重视流动性管理 去年6、7月份市场大跌之际,流动性枯竭状态至今仍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前重视流动性管理成为主流声音。 莫海波表示,这一波极端行情提醒公募基金,最重要的还是流动性的管理,那些流动性很差、估值过高的个股坚决不能抱团,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投资上也有一些变化,在投资时,会时刻警惕极端情况的出现;仓位控制和选股更不能脱离价值的判断,要避免参与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莫海波说。 “对我自己来说,近一年影响和改变不是特别大。我做投资已经接近20年,投资策略一直是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角度来选股和构建组合。如果说从过去一年多中得到的启发,最大的一点就是流动性。”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徐荔蓉也表示,在去年上半年成交量这么巨大的市场中都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经验。因此,一个正常的资金管理者,在管理自己的组合时应该适当地考虑流动性、收益、安全性的综合匹配,有一个相对均衡的配置,而不应该只追求其中的某一点。 沙骎则表示,当时公司每天都会监控每个组合的流动性状况。如今看来,当时流动性枯竭的原因主要是连续跌停和停牌股票数量过多,尤其是大面积停牌造成的影响很大。毕竟市场从未经历过这种突发状况,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市场风险,单独来看是一种理性行为,但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会导致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现在交易所已经出台了停牌新规,对停牌制度进行了完善,未来市场有望更加规范、更加健康。 重视企业内在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