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究竟让我们相信了什么?(3)
时间:2023-10-06 18: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虽然教条地认可比特币的设计并不可取,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代理权益证明等公有链共识机制各有其优缺点,但是必须向公众澄清的是,比特币的绝对公平、绝对去信任是以低下的交易效率、高交易延迟为代价建立的,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权益证明、代理权益证明其实是以变得更加中心化为代价提高了效率,在交易效率比肩Visa的同时,使用者对于核心参与者的信任也需要比肩Visa。 单纯的谈区块链即信任是毫无可取之处的,这也是前文花费诸多笔墨厘清概念的用意。比特币之后的加密货币并没有根本性的创造,共识机制一直是在中心化与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希望本文读者在之后看到一种区块链的产品在宣扬其高效的时候,能够诘问一句,“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3、“通证”即币,公链的运行离不开有价值的token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比特币、以太坊在技术上实现令人激动的创造,但是认可其开创性并不代表着追捧其币值,因为矿池的出现于挖矿专业化已经严重背离了原本的乌托邦设想。 交易所和高杠杆衍生品的出现则使得一干加密货币成为了投机的资产。 更多时候,他们并不像货币那样去与实物或者服务兑换,而是与法币兑换,人们持有他是为了投机需求而不是交易或者储值。 我国已于2017年9月全面禁止了境内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与ICO,这无疑是保护老百姓利益的正确之举。但个人之间的加密货币交易一直合法存在,仰慕其乌托邦追求与技术创造的人大可买上一小撮聊作试水与收藏,所以也不应存在数字货币孤岛云云的无稽指责。 另一点需要声明的风险是,所有公有链的共识机制都要求“币”的存在与“币”的价值,这两点是不可突破的,但在我国禁止境内加密货币交易所与ICO、一众空气币泡沫破灭之后,许多公有链忌惮于谈“币”,转而以权证、通证等称谓代替。 这些五花八门的措辞其实就是token一词的不同翻译,而在本质上与“币”并无区别,只是在文字游戏上,公有链的发起者不承诺token具有法币价值,并称但这些通证具有价值,否则无论工作量证明还是权益证明及其各自变形都无法有效实现。 投机这些token仍然是高风险的,他们的高效执行,依然是有代价的。其实检验一个公有链创业是否有价值的一个基本原则便是,是否这些功能可以通过中心化的数据库实现;如果去中心化是必要的,它的共识机制是否有足够的效率支撑这些应用;而如果效率足够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足够相信这一应用的发起人。 三、联盟链:信任的来源 使用区块链的必要性与可信的环节 1、联盟链及其与公有链的区别 不同于公有链,联盟链的记账参与者往往需要另外的入门条件,即记账参与者之间存在区块链之外的信任:他们可能有业务的往来,或者在区块链运营的场景上有基本一致的利益。故而公有链上设计精巧的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在这里并不重要,他们只需要使用可行拜占庭容错算法——这个算法效率更高、也不需要token产生,只是要求用外力保证参与者中可信的比例达到2/3以上。 虽然联盟链的记账参与者是有门槛的,但他们提供的服务既可以是在联盟内部优化交易效率,也可以是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2、Libra的可信度更多来自于其成员本身 一个典型的联盟链便是今夏以来备受关注的Libra,虽然它是一种数字货币,但其实与之前一众加密货币大相径庭,其价值来源于资产背书,而交易的记账则由Libra协会成员完成。在Libra的白皮书中明确声明了其使用的共识机制是拜占庭容错,即当协会成员(计划100家,发起时有28个成员,后续有PayPal等退出)中有2/3以上是诚实的,这个系统便可以高效完成。 故而,并不是区块链保证了Libra的可信度,而是Libra协会成员本身的规模与地位让他们彼此信任,区块链保证了记录的不可篡改与自动执行,公众对于Libra的信任事实上应当来自于对其协会成员的信任——毕竟如果这100家成员里面如果有34个或以上毫无信誉可言的公司或者个人,Libra的信任便也无从谈起,即便它依然用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有美元等资产作为价值背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区块链是抓手,虚拟币是皮相
- 下一篇:虚拟货币OK交易所最新APP安卓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