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一边拥抱一边憎恨 区块链如何改变了硅谷创投圈(2)

  起初她只在自己的关系网里公开了募资消息,但消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远远超出她的预料。头一个星期,就有很多她之前并不认识的数字货币基金主动找上门;第二星期,一线的亚洲基金开始找到他们;到了第三周,美国最顶尖的数字货币基金也陆续入场。三个星期内,Sun就关闭了机构融资。

  传播曲线并不难理解——不在金字塔顶端的投资机构最为努力,嗅觉也最为灵敏,而一线的基金接触到的项目更多,真正下手要迟一步。这个圈子里有一张隐形又强大的信息网络,在察觉其它基金入场后,一线开始关注这个项目,随之考察并做出决策。

  沙丘路上的部分顶级传统基金也希望参与,但他们要求一个月的时间去融一支专门的数字货币基金,Sun拒绝了。她遵循一条准则:快速融到钱,快速进入开发模式。

  Sun和团队计划融25000个以太币,按以太币当时的价格计算,相当于2000万~2500万美金。他们融资的额度占项目总估值的30%左右,也就是说公司估值接近一个亿美金,从一个传统投资人角度,她认为这个估值已经够高了。

  经过Sun的精挑细选,最后共有40多家机构参与融资,Sun非常强势地把给予单个机构的额度切小。从投资者的反应来看,Sun估计,即使要融两到三个亿,也不是没有机会。

  机构融资关闭后,Sun邮箱里还有几百封来自陌生投资者的邮件。她偶尔抽空点开,发现对方提出的需求大得让她惊讶,“很多人希望拿几千个以太币的额度,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巨大的额度了,大部分我都只给了几百个以太币的额度。”她说。

  与Sun同期融资的一些项目更加大胆,融资额超过8万个以太币,按照一般流通币占公司总市值的30%计算,公司估值超过3亿美金。而在传统股权融资中,超过1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就被称为独角兽,通常经过若干年发展的一线创业公司才能达到这样的估值。

  区块链投融资热浪灼人,让“古典投资人”出身的Sun感到恐慌:“市场上钱太多了。”

  2.投资打败巨头的机会

  到了2017年下半年,许多普通人都看到了区块链投资里面的套利机会,疯狂甚至盲目地参与首次代币发行(简称ICO),但对于专业投资机构来说,他们于区块链机会的追逐则基于一种共识——新技术能够颠覆传统互联网巨头。

  2018年春季,区块链技术正处于尴尬中。与之相关的比特币和以太币价格在2017年甚至有过超10倍的非理性增长,而2018年几次断崖式下跌后,币价一直处于熊市之中。除此之外,新项目ICO几乎和“诈骗”这样的词捆绑出现在媒体上。

  但由此就把区块链这项新技术关在认知的门外,是种短视的做法。

  从今年3月开始,Facebook爆发了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和公众信任危机,病症根源指向这家公司的信息垄断地位。而理论上,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正是已知技术中最佳的对抗方案。

  硅谷风险投资机构丹华资本的Judy Yan就是相信这一点的,投资其中是最好的验证信仰的机会。

  三年前,她加入这家由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创建的风险投资机构,做区块链投资,投的第一个项目叫“Brave”浏览器。2017年夏天,这个项目发行代币The Basic Attention Token,简称BAT,被全球投资者哄抢。

  Brave由Javascript的创始人Brendan Eich等人打造。在他们设计中,通过一个名为“Brave”的浏览器拦截掉第三方广告追踪,同时,引入一个分布式的系统,帮助广告商更精准地投放广告,同时,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情况下,让用户从点击行为中切实获得收益。

  2018年的此时此刻,广告行业成为区块链技术所瞄准的热门市场,BAT的价值显而易见。但是Judy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区块链技术市场前景并不如现在明朗,同时,提供ICO可能性的以太坊面世不久,ICO并不是眼下显而易见的退出路径。

  但是打败Google、Facebook这样的信息巨头是所有创业者都在想的问题。人们一度希望从AI去颠覆Google,但其实AI依赖大量数据输入,拥有最多数据的公司恰恰是Google。在2015年大笔资金涌入AI领域之后,人们开始怀疑这个命题的真伪。

  Judy说,BAT让她看到了从商业模式,而不是技术路径上去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一个新平台要跟Google争夺注意力生意,就只有提供有效的刺激方案,让终端用户能够从点击行为中获得真金白银,“这样来看,这个模型是行得通的,对于广告主利益也没有伤害而且有帮助,用户也是开心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