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蔡文胜错失小米
时间:2023-10-02 22:5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7月9日,香港,有云无风,空气湿度78%,体感温度约30℃。这不是一个令人感到惬意的天气。 然而,位于中环的港交所门前一大早就排起了很长的队,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都在等待着参加不久之后的小米上市仪式。 9点30分,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灯光的照耀与镜头的聚焦下上台敲钟,伴随着钟声响遍约交易大厅,小米股价开始滚动。 这是雷军的收获时刻,也是投资人的收获时刻。最早期的投资者,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如今可以换来高达866倍的回报。 在这些人之中,本该出现一个身影——著名投资人蔡文胜。蔡文胜和雷军相识多年,在今年5月2日的“王峰十问”中,他回忆说:“当时我是有机会去投资到他的。因为小米的融资非常快,而且一开始规模就很大,超过了天使投资的范畴,所以当时虽然觉得小米会成功,但自己却没有主动去投资。” 就这样,蔡文胜错失了小米这棵“摇钱树”。 每个中国投资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投出“下一个BAT”。而蔡文胜,却是一个让“下一个BAT”从手中溜走的人。 文 | 卫一 来源 | 今晚财讯(jinwancaixun) 01 因考虑太多而错失小米,很不像蔡文胜的投资风格。在互联网投资江湖,相比雷军“早期投资一般只投熟悉的人或者是熟人介绍的项目”,蔡文胜要大胆、果敢得多。 当年与百度、软银、IDG竞购暴风影音时,蔡文胜亲自前往哈尔滨,找到暴风影音作者周胜军,仅凭一个口头协议,就在半小时内将1200万元人民币划到了对方的账上,这是他当时几乎全部的积蓄。 投资熊俊也前后用了不到24个小时。当时熊俊刚刚准备创业,经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介绍认识了蔡文胜。两人只见了一次面,吃了一顿饭,什么协议也没签,第二天早上,他就收到蔡文胜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而在那时,他连做什么项目都没想清楚。后来,熊俊才做了91助手。 而这样近乎冒险的行事风格,在蔡文胜成为天使投资人之前就已经显现。 1999年,浪荡菲律宾五载的蔡文胜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拿着变卖全部家当换来的35万港币,准备要携家眷去澳洲发展。 临走之前,他准备先回一趟石狮老家探望父母。9月26日,他来到香港准备转机回内地,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到了人生中第一支股票盈科数码,于是,就从自己仅有的35万港币中拿出了30万全部用来炒股,剩下的5万汇给了已经身在澳洲的妻儿。 4个月后,2000年1月,蔡文胜在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大泡沫来临前将股票卖出,当初的30万,转手之后就变成了100多万。“做股票实在是太爽了,不用天天跟人家打交道,就看着电脑研究各种资料就能发财。” 他给已身在澳洲的妻子打电话,“你们回来吧,我不去澳洲了。我30万能变成100多万,明年一定能变成1000万。” 许多年后,当蔡文胜回首这段经历时,在感到“非常幸运”之余,仍不免心有余悸。因为就在蔡文胜出手股票不久,盈科数码的股价飙升至28元的至高点之后就开始了直线下跌,最后跌到了几毛钱,曾经的5800亿港币市值转眼之间变成了空气。 此后直到2007年,蔡文胜没有再触碰过任何股票。 不管怎样,香港在互联网泡沫之中迎来了新世纪,蔡文胜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有两条新闻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一条是李嘉诚花费300万港币加上3%的期权购买了一个名叫“tom.com”的域名;第二条是当时有一个名叫“business.com”域名的出售价格达到了750万美元。 于是,蔡文胜将目光瞄准了域名生意,“我就喜欢干那种一块钱赚一百块的事,一块钱赚五块的事实在太慢了”。 2000年4月21日,他用一万元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开始了互联网创业之路。然而,在前面等待他的,却是“一个非常大的低潮”。那年他疯狂注册了一千多个域名,“想着注册完,就等着发财了”。 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一千多个,基本没有人来问价”,他将那些域名称作“垃圾”。 但是,对细节的精准洞察能力,最终给蔡文胜带来了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