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噪声来源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4)

另外,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也有影响。在同样条件下,对噪声敏感的个体 或有病的人,特别是患有耳病者会加重噪声的危害程度。有无防护设备和是否正确使 用也与噪声危害有直接关系。

(五)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1. 控制噪声源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 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2. 控制噪声的传播 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以获得较好 效果。3. 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尽管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在生产中要 想完全消除噪声,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因此,制订合理的卫生标准,将噪声强度限 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是防止噪声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最新制订的《工作场所有 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于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 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 (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 (A);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不等于8小时,需计算等效声级,噪声限值为85dB (A);每周工 作不是5天,需计算49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 (A)。

4. 个体防护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需要在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最 常用的是耳塞,一般由橡胶或软塑料等材料制成,根据外耳道形状设计大小不等的各 种型号,隔声效果可达20?35dB。此外还有耳罩、帽盔等,其隔声效果优于耳塞, 可达30?40dB,但佩戴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普遍采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某 些特殊环境,需要将耳塞和耳罩合用,以保护劳动者的听力。

5. 健康监护 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 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参加噪声作业的工 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取得听力的基础材料,凡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 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不宜参加强噪声作业。

噪声作业工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发现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 时患有耳鸣者例外。轻度、中度及重度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需要进行劳 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处理。语频平均听力损失>56dB (HL)者应佩戴助听器。对噪声敏感者(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 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率、任一耳听阈达到65dB (HL))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6.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噪声作业工人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 声环境,使听觉疲劳得以恢复。并应经常检测车间噪声情况,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 情况及效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