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噪声来源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2)

响度级是通过大量正常人群的测试得出来的。具体方法是以1000Hz的纯音作为 基准音,其他不同频率的纯音通过实验听起来与某一声压级的基准音响度相同时,即 为等响,则该条件下的被测纯音响度级(方值)就等于基准音的声压级(dB值)。如 100Hz的纯音当声压级为62dB时,听起来与1000Hz纯音40dB —样响,则该100Hz纯音的响度级即为40方。从等响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高频敏感,特别是2000?5000Hz的声音,对低频 不够敏感。例如,同样是60方的响度级,对于1000Hz声音,声压级是60dB,对 3000?4000Hz的声音,声压级是57dB;而相对于100Hz的声音,其声压级是71dB, 对30Hz的声音,声压级要提高到85dB才能达到60方的响度。

2.声级:为了准确地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噪声测量时,所使用的声 级计是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设计的,主要参考等响曲线,使用“A”、“B”、“C”几种计权网络,有时还使用“D”网络,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使用这些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声级,根据滤 &声级(dB)波器的特点分别称为A声级、B声级、C声 级或D声级,在表示的时候分别用dB (A)、 dB (B)等表示。C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 应特点,所有频率的声音几乎同等程度地通 过,故C声级可视作总声级;B计权网络模 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 有一定程度的衰减;A计权网络则模拟人耳 对40方纯音的响应特点,对低频段(小于 50Hz)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这与人耳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的感音 特性相似(图2-3-4)。D网络是为测量飞机噪声而设计的,它模拟噪度40呐(NOR)的曲线倒数设计而成,可以用它直接测量 飞机噪声的感觉噪声级。声级不同于声压级,声级是通过滤波器经频率计权后的声压级。声级单位也是分 贝(dB)。A声级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用作噪声卫生评价的指标。

(三)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1.听觉系统听觉系统是感受声音的系统,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标准的制 订主要以听觉系统的损害为依据。

外界声波传入听觉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空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进入,使鼓膜 振动,然后通过中耳的听骨链(锤骨、砧骨、蹬骨)传至内耳卵圆窗的前庭膜,引起 耳蜗管中的外淋巴振荡,内淋巴受影响而振荡,从而使基底膜听毛细胞感受振动,将 声波所引起的振动转变成神经纤维的兴奋,这种兴奋性冲动经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 经)传达到中枢,产生音响感觉。另外一条途径是骨传导,即声波由颅骨直接传入耳 蜗,通过耳蜗骨壁的振动传入内耳。噪声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变化一般由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1) 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 感性下降,脱离噪声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 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听觉适应是一种生理保护现象。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 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的属于生理性听觉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常 以16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需要再次接触,可使听觉 疲劳逐渐加重,听力不能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永久性听阈位移具有病理变化的基础,属于不可复的改变。

(2) 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 常水平的听阈升高。出现这种情况时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 镜可以观察到听毛倒伏、稀疏、脱落,听毛细胞出现肿胀、变性或消失。在这种情况 下,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听阈位移是永久性的。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hearing loss)或听力损伤(hearing impairment)以及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deafness)。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