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来源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3)
时间:2018-06-13 19: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3000? 6000Hz (多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图2-3-5),又称听谷(tip)。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 够正常进行。随着病损程度加重,除 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以外,语言频段 (500?2000Hz)的听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听力障碍。 (3)噪声性耳聋:职业性噪声聋 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 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 听觉损害。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的 长期影响的结果,是法定职业病。噪声性耳聋的诊断需要根据确切 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 失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 害,即可做出诊断。明确的噪声接触史,有自觉听力损失或其他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 态观察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力损失,即可做出诊断。 【噪声性耳聋的诊断】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 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做出诊断分级。 ①轻度聋:26dB?40dB (HL) ②中度聋:41dB?55dB (HL) 十 ③重度聋:>56dB (HL) (4)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 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外伤,引起听力丧失, 称为爆震性耳聋(explosive deafness)。这种情况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 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等,可同时伴有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 吐、眩晕,听力检查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轻者听力可以部分或大部分恢复,严重的 患者可致永久性耳聋。 2.神经系统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经听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 网状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的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自主神经中 枢,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 3. 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早期可表现为血压 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持续性升高。脑血流图呈现波幅降低、流 入时间延长等,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4. 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有人观察到,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 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接触较强噪声的工 人或动物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 5. 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 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6. 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噪声的女工有月 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月经异常以年龄 20?25岁,工龄1?5年的年轻女工多见。接触高强度噪声,特别是100dB (A)以 上强噪声的女工中,妊娠恶阻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明显。 7. 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对日常谈话、听广播、打电话、阅读、上课等 都会带来影响。当噪声达到65dB以上,即可干扰普通谈话;如果噪声达90dB,大声 叫喊也不易听清。打电话在55dB以下不受干扰,65dB时对话有困难,80dB时就难 以听清。在噪声干扰下,人们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 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 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四)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一般来说,噪声强度大、频率高则危害大。现场调 查表明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中耳鸣、耳聋、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检出率随噪声强度增加而 增加(表2-3-6)。 2.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 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噪声性 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密切关系(表2-3-7),缩短接触时间可以减轻噪声的危害。 3. 噪声的性质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如果噪声声级相同,接触脉冲噪 声的工人耳聋、高血压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等异常改变的检出率均较接触稳态噪 声的人高。 4. 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振动、高温、寒冷或有毒物质共同存在时,加大噪 声的不良作用,对听觉器官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十个问答助你了解双重预防机制
- 下一篇:携手广汽传祺 腾讯车联加速合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