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明確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分級預警、應急辦法(2)
时间:2018-06-12 13:4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基礎電信企業、域名機構、互聯網企業負責本單位網絡安全突發事件預防、監測、報告和應急處置工作,為其他單位的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對提供技術支持。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統稱網絡安全專業機構)負責監測、報告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和預警信息,為應急工作提供決策支持和技術支撐。 鼓勵網絡安全企業支撐參與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3. 事件分級 根據社會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分為四級:特別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較大事件、一般事件。 3.1特別重大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網絡安全事件: (1)全國范圍大量互聯網用戶無法正常上網﹔ (2).CN國家頂級域名系統解析效率大幅下降﹔ (3)1億以上互聯網用戶信息泄露﹔ (4)網絡病毒在全國范圍大面積爆發﹔ (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別重大危害或影響的網絡安全事件。 3.2重大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網絡安全事件: (1)多個省大量互聯網用戶無法正常上網﹔ (2)在全國范圍有影響力的網站或平台訪問出現嚴重異常﹔ (3)大型域名解析系統訪問出現嚴重異常﹔ (4)1千萬以上互聯網用戶信息泄露﹔ (5)網絡病毒在多個省范圍內大面積爆發﹔ (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或影響的網絡安全事件。 3.3較大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網絡安全事件: (1)1個省內大量互聯網用戶無法正常上網﹔ (2)在省內有影響力的網站或平台訪問出現嚴重異常﹔ (3)1百萬以上互聯網用戶信息泄露﹔ (4)網絡病毒在1個省范圍內大面積爆發﹔ (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較大危害或影響的網絡安全事件。 3.4一般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網絡安全事件: (1)1個地市大量互聯網用戶無法正常上網﹔ (2)10萬以上互聯網用戶信息泄露﹔ (3)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或影響的網絡安全事件。 4. 監測預警 4.1事件監測 基礎電信企業、域名機構、互聯網企業應當對本單位網絡和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密切監測,一旦發生本預案規定的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當立即通過電話等方式向部應急辦和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報告,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網絡安全專業機構、網絡安全企業應當通過多種途徑監測、收集已經發生的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突發事件信息,並及時向部應急辦和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報告。 報告突發事件信息時,應當說明事件發生時間、初步判定的影響范圍和危害、已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和有關建議。 4.2預警監測 基礎電信企業、域名機構、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專業機構、網絡安全企業應當通過多種途徑監測、收集漏洞、病毒、網絡攻擊最新動向等網絡安全隱患和預警信息,對發生突發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認為可能發生特別重大或重大突發事件的,應當立即向部應急辦報告﹔認為可能發生較大或一般突發事件的,應當立即向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報告。 4.3預警分級 建立公共互聯網網絡突發事件預警制度,按照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互聯網網絡突發事件預警等級分為四級:由高到低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分別對應可能發生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網絡安全突發事件。 4.4預警發布 部應急辦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應當及時匯總分析突發事件隱患和預警信息,必要時組織相關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專家學者進行會商研判。 認為需要發布紅色預警的,由部應急辦報國家網絡安全應急辦公室統一發布(或轉發國家網絡安全應急辦公室發布的紅色預警),並報部領導小組﹔認為需要發布橙色預警的,由部應急辦統一發布,並報國家網絡安全應急辦公室和部領導小組﹔認為需要發布黃色、藍色預警的,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可在本行政區域內發布,並報部應急辦,同時通報地方相關部門。對達不到預警級別但又需要發布警示信息的,部應急辦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可以發布風險提示信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