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福建:渔业碳汇交易的探索(2)

核算的依据正是2021年6月出台的《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具体说来,采集幼苗与成熟海带样品、洗净、烘干后研磨,用元素分析仪测定藻类的含碳率,算出幼苗与成藻的含碳量,评估海带生物体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碳储量变化。”颜金培介绍说,测算出该基地养殖海带每年的可移出碳汇量约为6000吨。

2022年1月1日,亿达食品的这批6000吨的渔业碳汇作价12万元,售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用于兴业银行与厦门航空推出的“碳中和机票”活动,并由海洋三所出具核查报告。从碳汇认证、评估,到交易,再到碳中和,全国第一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就此完成,实现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零的突破”。

由此探路,渔业碳汇交易实践在福建各地多点开花。

在“发源地”连江,实践格外活跃。2022年5月27日,通过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亿达食品的7000吨渔业碳汇被非法采砂人员以10万元认购,用于生态修复,完成了全国首例认购海洋碳汇进行替代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司法案件。

2022年6月,连江县金融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大会暨海洋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会,创造了全国首次县级由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的“零碳”会议。

2022年9月28日,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以数字人民币支付2万元的方式,向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购买1000吨海洋渔业碳汇,完成全国首笔用数字人民币采购海洋渔业碳汇。

收获了多笔海洋碳汇收入的邱碧香说:“不仅卖海带,还可以卖空气,坚定了我们继续做大做强海带产业、继续保护好海洋资源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11月,连江县人民法院、连江县人民检察院与福建(连江)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签订《连江县海洋碳汇交易生态司法保护共建协议》,通过“生态司法+碳汇交易”,探索蓝碳的新应用场景。

今年6月,在海峡(福州)渔业周举行的海洋(渔业)碳汇高峰论坛上,邱碧香代表亿达食品收到了全国首张由海洋与渔业部门备案确认的蓝色碳票,涉及约171.8公顷蓝色海域,折算成碳减排量27456吨……

截至目前,连江县累计碳汇交易量超过6万吨,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接连产生的渔业碳汇交易,为海洋养殖业增加了‘绿色收入’,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力促进海洋碳汇的市场化交易进程。”连江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黄齐明表示。

但在实践中,难点、堵点也逐一浮现,连江的探索走向更深更远处。

规范变现市场秩序

目前国际上,尚无被广泛认可的海洋碳汇评价标准体系。从市场交易的层面来看,海洋碳汇交易尚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各类型的项目实践仍是以地方先行试点为主。

对于海洋碳汇而言,持续多年的生态碳汇带来的固碳量,可能还比不上改造工厂里的一条生产线带来的碳减排量多,现行的评估核算费用大于交易作价,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碳汇的价值不高,它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任何工业产品无法比拟的。

尽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很多机制已在建设之中。2022年2月21日,《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发布,2023年1月1日,《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正式实施,都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行业标准空白。其中对贝类、大型藻类等海洋渔业碳汇核算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作出规范,让渔业碳汇的核算逐步有标可依,有助于其更好地作为金融产品标的参与市场交易。

“近年来我国诸多沿海县市都在加大对海洋碳汇的布局,我省在渔业碳汇标准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颜金培表示,国家主管部门虽已发布部分渔业碳汇标准,但整体上体系尚不健全,渔业碳汇方法学研究仍然需要深化。

我省试点工作也逐步蹚入深水区。今年5月底,《福州市连江县海洋碳汇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由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和连江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联合颁发,力图打通碳汇从开发、认证、交易到抵消的关键环节。“在总结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补足短板,促成交易的规范化、制度化。”黄齐明说,复盘前期试点交易,发现存在追溯机制空缺,譬如碳汇权利人是否实现了合法确权,有没重复交易等等,因此针对性地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渔业碳汇前期确权,该如何登记、交易,形成闭环?连江县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洋养殖碳汇凭证——“蓝票”概念,规定其依据国家《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办法》,经第三方机构监测评估、认证,海洋与渔业部门备案,海洋碳汇交易部门登记的海洋碳汇量而制发的具有收益权的凭证,赋予抵押、兑现、抵消等权能。其中的备案环节就是补齐权属方面的短板,由政府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许可证核实后进行备案,保证海域合法使用,并有养殖事实,更加可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