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究竟在哪?七代酷睿与AMD Ryzen解析(2)
时间:2023-08-18 19: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根据相关测试数据可以了解到,Ryzen的分支预测惩罚在17到21个周期左右,KabyLake是16到20个周期,Broadwell是15到21个周期。总体来说Broadwell的分支惩罚普遍更低些,大概是15个周期左右,KabyLake略高,为17个周期左右,Ryzen的预测惩罚值普遍在19个周期左右,最终这种影响会体现在核心效率上,这也是为什么Ryzen在单核、双核应用上不如七代酷睿的主要原因。 Ryzen处理器微架构示意图(图片来自WiKi Chip) 此外,AMD此前在技术层面给出了一些回应:锐龙系列处理器由两个CCX结合而成,而在Zen架构之中,通常认为的L3高速缓存并非最后一级高速缓存(Last Level Cache,LLC),这16MiB L3是由两块分离的L3高速缓存组成,两个CCX之间不存在统一的L3高速缓存。两个独立的CCX之间采用了Infinity Fabric进行连接。 CPU Complex (CCX)结构示意图(图片来自WiKi Chip) Infinity Fabric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Scalable Control Fabric和Scalable Data Fabric,其中Scalable Data Fabric是用于联通AMD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数据总线,RYZEN 7互联两个CCX的就是Scalable Data Fabric,其频率和内存时钟频率一样,例如搭配DDR4-2400的时候,SDF的频率就是1200MHz,而其SDF带宽为22GiB/s,并不算高,所以导致Ryzen 7的8个内核不能像Boardwell-E那样直接让缓存数据互相通讯,因为延迟与较低的带宽,所以致使两个不同CCX的内部内核通信无法达到单一CCX内部那样高效。(英文原文详见:WiKi Chip) ·内存兼容性差异明显 除了底层架构存在一些效率上的差异之外,七代酷睿与Ryzen在内存兼容性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在Ryzen上市之后用户的反馈中有着较为普遍的体现,如图: AMD Ryzen正式售卖之后,用户发现其对多通道内存的支持上存在缺陷,而从AMD官方的规格表中也可以看到,Ryzen全系只支持双通道内存,这对于不少发烧级用户来说就显得比较憋屈了。 此外,Ryzen对于高频率内存的兼容性也存在问题,平台发售初期,超过2400MHz以上频率的内存会导致蓝屏现象频发,而在推出BIOS更新之后,最高虽然可以支持3200MHz内存,但由于自行刷BIOS的风险较高,所以不建议普通消费者自行刷BIOS。 ·功耗高主频低 高功耗与低主频也是Ryzen与七代酷睿较为明显的差异之一。 从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Ryzen 7系列处理器的功耗普遍比七代酷睿高,1800X与1700X都达到95W,1700为65W;而i7 7700K、i5 7600K为91W,i3 7350K为60W。然而Ryzen 7系列无论是基础频率还是动态频率,都要明显低于七代酷睿,同时能够达到现有频率,也是在付出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的代价下才达到的,而对于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在之前已经详细阐述过了,就不再赘述。 此外由于架构、制程技术不够先进,Ryzen在功耗与性能平衡点上只能把频率控制在3.0GHz-3.6GHz之间,如目前的旗舰级产品Ryzen 1800X处理器基础频率只有3.6GHz,如果频率再向上拉升,那么Ryzen的功耗就很难得到控制,从而会引发更多潜在问题,而如果没有通过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来拉升主频的话,那么Ryzen能否保证现有频率也存在疑问。 ·超频体质Ryzen不及七代酷睿 最后我们再聊聊超频。 英特尔七代酷睿相对于AMD Ryzen的最明显的优势除了主频,就在于超频。一方面,七代酷睿通过底层架构优化(见下图),对BCLK结构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得超频更具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将AVX 2指令集优化之后,彻底解决了前两代酷睿超频不稳定、卡死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七代酷睿i3 7350K就能够在风冷散热的情况下,较为轻松的从4.2GHz站上4.8GHz,甚至最高能够达到5GHz或5.1GHz,而AMD位于旗舰地位的Ryzen 1800X 3.6GHz超4GHz而言,超频幅度领先非常明显。 如果从超频体质角度来看,Ryzen 7系列处理器与七代酷睿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