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究竟在哪?七代酷睿与AMD Ryzen解析
时间:2023-08-18 19: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自去年8月份英特尔推出第七代智能酷睿处理器之后,沉寂近十年的AMD在2017年初,正式推出了全新Ryzen架构处理器AMD Ryzen 7系列。凭借14nm工艺制程、8核心16线程设计、专门针对英特尔七代酷睿的价格对位,以及并不弱于七代酷睿的性能,一时间,Ryzen似乎让人们看到了AMD复兴的曙光。 喧嚣过后,关于七代酷睿与Ryzen究竟谁更强其实依然没有定论,而在全面的客观测试数据发布之前,我们不妨先从技术、架构层面,来了解一下七代酷睿与AMD Ryzen到底有何差异?
英特尔第七代智能酷睿处理器采用了14nm工艺制程,KabyLake架构。其中酷睿i7、酷睿i5处理器均采用了4核心设计,酷睿i3处理器采用双核心设计。根据定位不同,七代酷睿家族处理器主频从3.0GHz到4.5GHz均有布局,酷睿i7家族三级缓存为8MB,酷睿i5家族三家缓存为6MB,酷睿i3家族三级缓存为4MB,目前三大家族共有处理器十八款,其中最为主力无疑是酷睿i3 7350K、酷睿i5 7600K以及酷睿i7 7700K三颗具备不俗超频能力的处理器。 此外,酷睿i5 7600(T)以及酷睿i7 7700(T)处理器也是用户较为常见的选择。 AMD Ryzen 7桌面级处理器家族 再看AMD Ryzen 7家族。 首发处理器包括三颗:Ryzen 7 1700、Ryzen 7 1700X以及Ryzen 7 1800X。同样采用了14nm工艺制程。三颗处理器均为8核心16线程设计。在核心线程数上要比主流的七代酷睿处理器更多,同时三级缓存均达到16MB,也要优于七代酷睿平台。不过,Ryzen 7三颗处理器的初始主频相对于英特尔七代酷睿主力处理器而言略低,分别为3.0GHz、3.4GHz以及3.6GHz,此外在动态频率(睿频)上Ryzen也明显要比七代酷睿低,此外在对多通道内存的支持上,Ryzen 7全系仅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另外如果不升级BIOS的话,最高内存频率只支持2400MHz。 了解基本信息之后,我们来看看七代酷睿与Ryzen 7之间的差异点到底在哪里? ·同样的14nm,不同的技术积累 首先我们来聊聊制程工艺。 Ryzen之所以被大家认可,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工艺制程的突破。尤其是在英特尔接连三代处理器都采用14nm工艺之后,这种制程上的追赶在用户眼中似乎更有说服力。 然而,同为14nm工艺制程,七代酷睿与Ryzen之间的技术成熟度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 七代酷睿的Kabylake架构采用全新的14nm FinFET+工艺,特性与性能都与Broadwell时期的14nm不可同日而语,而Ryzen采用的则是授权自三星的14nm FinFET工艺,少了一个“+”,在底层技术上就有了一定的差异。 其实,英特尔早在2015年推出第一代14nm工艺制程时,其芯片密度就远远要高于同代的三星14nm FinFET工艺。而芯片密度与处理器性能强弱有不小的关联。 Kabylake改进的14FinFET+虽然线宽未变,但在性能上按官方说法又有12%的提升(实测大概在10%左右),这样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七代酷睿主频的全面提升上。如i7 7700K的睿频频率从6700K的4.2GHz提升到4.5GHz就是最好例证。 晶体管结构图 另外,既然提到了芯片密度,那么就不得不提晶体管。 上图是一张晶体管结构示意图,GATE控制SOURCE与DRAIN的通断,其实也就是计算机二进制“1”和“0”的通断。GATE的宽度越窄,电流通过时的损耗就越低,产生的热量也越低,从而使得功耗变得更低,而GATE的宽度就是我们常说的XXnm。这也就是为什么XXnm数越小,反而功耗越低的原因。 除了通过缩减制程工艺来降低功耗、提升性能之外,单位面积上晶体管的数量也会影响到处理器的性能。而之所以说同为14nm,Ryzen的工艺技术却略显落后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在单位面积上,二者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有较大差异,从而对性能强弱产生了影响。 此外,AMD自K7以来处理器的整数和浮点执行资源是分离式的,Ryzen也不例外,有各自独立的调度器和执行流水线。本次为了让Ryzen 7系列处理器的主频达到现有水准,AMD也不得不通过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做法虽然便于拉升主频,但较长的流水线深度对于乱序处理器而言,在遇到分支预测失败的时候,需要整个流水线清空,20级流水线的分支预测惩罚会达到20个周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