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以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新闻教育改革(4)

在人才的培养方式上,要采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现代新闻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新闻院系和媒体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在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上,高校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经验少,学校的实践平台、设施不足。和院校相比,媒体从业人员具有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媒体的实践平台多、设施设备多又好。要做到协同育人,实现高校教师在理论传授上负主要责任,媒体优秀从业人员在技能培养上多做一点,就可以使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拥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成为优秀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继续加强宣传部与高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如果能实行高校与媒体合作办学就更好了。

(三)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强化能力锻炼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传媒学科知识激增,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教育要适应这种变化,在课程教学方面应增添时代性强的教学内容。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过去主要是纸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容,但是媒体融合要求新闻工作要“一次采写、多种生成、多端传播。”[4]一个新闻源既要编辑成及时发送的网络在线新闻,又要编辑成手机新闻、电视新闻,甚至是报纸新闻,其写作要求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老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增添网络新闻、手机新闻和电视新闻的采写要求和思路、方法。高校新闻教育要“实现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向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变,从注重知识的验证向注重问题的解决转变”。[5]在新闻教育教学中,既要传授新闻传播的原理性知识,又要讲解实践性知识,尤其是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把一味地让学生抄书抄报变为作品的生产,实现“专业—作品—产品”一体化,“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6]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观念决定命运,方法决定成效。新闻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实效性,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要去除僵化教条的照本宣科、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大学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并善于思考。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既形象生动、又让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要强化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剖析,既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又向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提供新闻产品生产的示范,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让行业专家走上讲台,用师傅把学生引进新闻行业的大门。所谓“师傅”就是行业专家。他们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创作经历、体会、有自己的作品,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与教学去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新闻实践活动。要实行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度,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行业导师实践经验足互为补充的优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新闻作品生产的能力。在课后作业与练习上要增强实践性,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去除学生只在书上找、只会抄书的现象,让学生采编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原理性知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上,要实现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相结合。“创新之根在实践”[5]。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新闻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新闻生产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室教学、第二课堂活动、见习、生产实习等方面,要建立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科学组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同阶段的实践能力锻炼。实验室(工作室)是实践教学、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一要加强建设,紧跟媒体发展的步伐、增强时代性、实用性;二要加强开放,提高利用率。工作室是有学校老师、行业专家领头组建的新闻作品生产车间,带有很强的专业性、特殊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校期间进入工作室见习、实习,是在“师傅”的带领下开始作品创作的初始阶段。高校新闻院系建工作室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也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还可以校媒共建,充分发挥媒体丰富资源与媒体专业人员工作经验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在校进行专业能力锻炼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其相应作用,需要实现第二课堂活动专业化,开展诸如课程汇报、专业汇报、毕业汇演展示等活动,既丰富校园生活又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社团是大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凝练的重要组织,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新闻人才培养需要新闻院系实现社团专业化,通过学生社团凝聚一批兴趣相投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见习、生产实习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建立足够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完善大学生见习、实习的管理评价制度,使大学生的实习工作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五)创新队伍建设途径,培养优秀师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