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以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新闻教育改革(3)

在媒体变革风暴引起的新闻改革浪潮中,新闻舆论界人士、新闻教育工作者对新闻教育的内容、方法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那就是新闻精神的培养必须坚守。因为只要魂在神就在,灵也会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当今中国新闻人的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1]新时代的新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铸就新闻人才的“定盘星”是首要任务。

在培养目标上,要培养忠诚党的新闻事业,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新闻创造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人才。首先,要引导学生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高校新闻教育要让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明确,党的媒体姓党。要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宗旨,坚信在社会主义中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激发新闻专业大学生爱党、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其爱党、护党、为党,爱人民、为人民的自觉,服从党的领导、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其次,要培养学生求真的品质。要让学生明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道理,并坚持新闻工作这一基本原则。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实地采访是新闻真实的根本保证的道理,并培养他们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冬,不管是头顶烈日还是披星戴月,只要有新闻事件发生就要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源的好习惯。范长江、邹韬奋、魏巍等优秀新闻工作者,无一不是坚持真实这个新闻原则的典型代表,也无一不是冒着纷飞的炮火、酷暑与严寒,克服一切困难深入一线获取新闻源、及时进行新闻报道的优秀新闻人。新媒体时代,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假新闻、反转新闻不仅混淆了视听,也降低了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新闻教育要让学生明确不管任何时代,真实均是新闻的生命。信息越是发达、繁杂,越是需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辨别力,走基层,到工农商学兵的工作(战斗)、学习、生活的第一线去获取新闻是新闻工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育与专业课渗透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要加强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教育,安排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担负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新闻专业课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要积极实施思政课程渗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发现专业知识中的相应成分,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别是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要积极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好教室、寝室、实验室等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通过悬挂新闻名人名言录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使环境发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还需要去感悟、去内化,高校新闻教育要在课程实践、专业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指导自己的新闻行为。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复合与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1]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新闻教育培养方案中就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媒体融合对新闻传媒人才素质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必须不断满足行业变化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变化倒逼新闻教育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尤其是新闻本科教育院系近年来对本科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大胆的探索,发表了不少相关的学术成果,本科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体现了一定的行业性和时代性。通过讨论与交流,新闻教育界基本达成了本科新闻传媒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复合、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共识。

培养复合、应用型新闻人才,要从培养方案做起。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一是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具有专业个性,让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气质,又要具有交叉融合,具有复合的共性,服务于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媒体融合使得纸质媒体、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新媒体融为一体,要求新闻从业者既能从事传统媒体工作,又能进行新媒体的采编工作,成为“杂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媒体的竞争力主要源于媒体产品的质量,新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技能、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万金油”式的人才没有竞争力、更无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担当起做好新闻工作的重任。二是要突出应用性。在课程、学时的设置上,要加大实践的力度,要强化实践教学与学习的考核力度,让新闻专业的师生重视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锻炼。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课程实践与行业锻炼相结合。要制定鼓励学生“以赛代练”等一系列奖励学生积极动手、大胆创新的制度,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三是要体现时代性。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信息技术知识与日俱增,信息技术在媒体的运用使得新闻传媒学科知识激增,这就要求新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要根据新闻行业的变化和需求,适时更新课程设置,增加时代性很强的新课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