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018年中期业绩稳步增长 将安全和质量放在
时间:2018-08-29 22: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下称“碧桂园”)2018年中期业绩会上,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有了一个新身份——碧桂园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这家半年合同销售额约4125亿元的大型开发企业,把“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到了更高层面。 “提质控速”,这四个字在碧桂园中期业绩会上被一众高管反复提及。 碧桂园总裁、执行董事莫斌表示,放缓发展速度是相对于碧桂园自身的主动调整,没有量化指标,会把“零伤亡”作为公司未来追求的长期目标。 碧桂园在今年初没有对外公布销售目标和量化的经营指标,但2018年过半,作为上市公司,碧桂园在核心业绩指标上表现得十分出色。 2018年前6个月,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1319亿元,同比增长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核心净利润接近130亿元,同比增长了80%。 上市公司股东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碧桂园维持了31%的派息比率,上市公司决定宣派每股18.52分的2018年中期现金股息,半年派息总额占该公司核心净利润总额的31%。 业绩指标稳步增长 碧桂园在2018年再度入选了《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大幅提升了114位,达到了353位,成为该榜单上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仅在2018年前6个月,碧桂园联通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约4125亿元,同比增长了43%,销售规模排名中国大型开发企业前列。 受全国诸多城市严格限购、限贷政策影响,及广泛的房地产融资渠道收紧,保证销售去化及现金回款,是诸多开发企业管控现金流的核心任务。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销售去化率高达70%。4125亿元合约销售额对应现金回笼超过3360亿元,销售回款率超过81%。 “2018年国内房地产按揭政策相比去年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导致公司销售回款率有所下降,但是仍有信心维持80%以上的销售回款率水平。”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副总裁伍碧君解释称。 继2016年、2017年之后,碧桂园今年上半年又一次实现了正的净经营性现金流。 碧桂园当期结算确认营业收入为1319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增长了70%;实现净利润约163亿元,同比翻了近1倍。其中,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29亿元,同比增长近73%。 另外,当期上市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130亿元,增幅约80%。上市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是衡量归属股东的实际经营利润,为剔除税后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及转至投资物业收益、融资活动汇兑损益、提前赎回优先票据损失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应占净利润。 尽管碧桂园名下诸多房地产开发项目位于三、四线城市,但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也维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当期碧桂园实现毛利润为350亿元,同比增长了逾1倍。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26.5%,较2017年同期的22%毛利率增加了4.5个百分点。 鉴于碧桂园较低的土地成本及稳步上涨的房屋销售均价,碧桂园的毛利率水平有望得以继续维持。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房屋销售均价为9400元/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不足9000元/平方米销售均价上涨了400元/平方米。 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当期公司净利润率为12.4%,较上年同期10.8%净利润率增加了1.6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的改善,也受益于碧桂园在成本和费用端的管控。当期碧桂园结算确认的营业收入增幅为70%,但确认销售成本增幅不到60%;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增幅为35%;行政开支增幅为40%;利息费用采用资本化处理后,继续录得了财务收益。 由此,碧桂园2018年上半年的毛利润、净利润、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及核心净利润的增幅,均要高于成本费用增幅,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得以提升。 风险、负债规模可控 过去20多年来,受益于中国城镇化推动,碧桂园发展迅速。到今年6月底,碧桂园名下房地产开发业务已经遍布中国内地30个省、261个市、1051个县/镇区。 公司位于中国内地的土地储备达3.64亿平方米,其中未售土地储备的对应货值约为2.81万亿元,另有基本锁定、但尚未签约的潜在土地储备约1.86万亿元,土地储备量丰富。 尽管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但碧桂园发展和管控依然相当稳健,尤其是面临诸多城市房地产严格调控的市场环境里。 莫斌介绍,碧桂园的拿地策略,一、二、三、四线会均衡布局,三四线属于主战场,所有的拿地都是精准覆盖。这些新获取的土地,都是按照当地政府的限价反推土地成本,确保每一块地相对都是优质的土地。公司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决定拿地的速度和规模。 (责任编辑:admin) |